【彌敦道 190 號.尋源】老住客口述歷史 曾淪日軍飯堂 父隱身搜情報遭折磨至死
彌敦道 190 號洋樓擁有 84 年歷史,這幢三級歷史建築,在古蹟辦的官方簡介中卻只有百餘字介紹,簡略提到早年建築上層為住宅、下層作商業之用,但到底住了甚麼人、是怎樣的「商業」用途,則是一片空白。
洋樓現為 LEGO店及口罩店,早前陷入清拆危機。考城學社 Alfred 和一群建築與歷史愛好者追尋舊日足印,結果尋得在二戰前出世、在洋樓成長的女士,重組一段湮沒了八十年的珍貴歷史。原來,抗日時期,曾經有住客為盟軍刺探情報,結果終被日軍折磨至死......。
在彌敦道與柯士甸道交界等過馬路,抬頭總會被米黃色的四層轉角洋樓吸引。在 1937 年興建的彌敦道 190 號有著長型露台、圍欄有整齊的圓形通花,頂部另有山牆作裝飾。在當中經營 LEGO 店的阿卓說,建築就像是從 LEGO 世界搬出來。
今年 3 月,傳出業主大生集團向屋宇署申請拆卸圖則,令人擔心屹立逾 80 年的古蹟是否能夠保留。租客阿卓坦言,做生意總有兩手準備,但是「我地鍾意呢座野 ... 搬係冇諗過,我地會諗真係有冇辦法救」。
「 LEGO 世界」曾經不是樂園,在洋樓成長的陳燕萍女士回憶,建築曾為二戰期間的日軍飯堂,而爸爸為盟軍搜集情報,後被發現,終被日軍折磨至死。
關於彌敦道 190 號的建築風格和特色,詳見另一文章。
前古諮會委員指,彌敦道 190 號的歷史評級應該提升,由三級升為一級。詳見另一文章。
***
早已移民澳洲的陳女士這天隔著話筒,向《立場新聞》記者訴說,回憶中的彌敦道 190 號。她今年已 82 歲,她說這幢洋樓比自己還要大兩年,在 1937 年落成,所以有的說法也是從家人聽來。那時,祖父母剛從美國來港,考慮到 190 號的位置在尖沙咀街尾,地價較便宜,於是一擲三萬元買下地段及建屋。
她憶述,洋樓是「上居下舖」,一家人住在二至四樓,地下則為西式餐廳「永青餐室(Cafe Evergreen)」,「嗰陣 menu 好簡單,有雜菜湯、燒牛肉嗰啲」,顧客主要是在附近上岸的外國水兵、水手。陳女士女兒 Amy 補充,當時香港還沒有太多平民西式餐室,曾祖母開在港開西式餐廳的想法,大概和中國人在外國開唐餐廳一樣,希望以家鄉風味吸引外國水兵。
洋樓天台的空間也沒浪費,祖母在這小花園種了蕃茄、青瓜等,供餐廳使用之餘,也成為小朋友的樂園,「細佬哥冇咩好食嘛,上面種咩就摘咩食,種蕃茄就摘蕃茄」。印象最深刻是香草,陳女士至今不知是何品種,只形容是「夜來香」,晚上睡覺時,芳香會沿窗飄進一樓屋內,「一開個窗,香氣仲濃過香水」。
淪陷時期彌敦道改名香取道
數年後,二戰爆發,香港在1941 年被日軍佔領,彌敦道改名香取道,這間在「香取道 190 號」的餐室也遭徵用作日軍飯堂。陳女士記得,日本人「有個章、掛係心口就可以嚟食」,不過乘飯堂之便,祖母也得以儲存油、鹽、糖等必需品,分發予來求助的人。Amy 形容,飯堂就似是黑暗時代的民間福利社。
爸爸為盟軍刺探情報 受酷刑而死
日治時期,陳女士年僅五、六歲,「好多野我唔知,大人又唔講我聽」。不過,她童年時與爸爸親近,知道爸爸快回家時,總愛在騎樓上偷看,怎料目睹有人捉走爸爸,「卒之就等唔到爸爸返嚟」。
陳女士後來知道,爸爸曾躲在家中為盟軍搜集情報,被日軍發現後就被折磨至死。考城學社 Alfred 翻查報章,確認陳女士父親陳耀芳(William Chan)在 1944 年及 1945 年兩度被日軍拘捕,受酷刑而死,而陳家多人亦曾被捉走查問。再追尋下去,負責拘捕陳爸爸的憲兵部特務密探黃佐治、黎傑,在重光後面對公審,兩人最終被判死刑。
至於陳爸爸搜集了怎樣的情報、具體的行動是怎樣,Alfred 說仍是疑問,要留待有更多資料證實。
「是香港人的事,值得記錄下來」
戰後,陳家在祖母帶領下繼續經營餐室,直至 50 年代,陳女士才因結婚搬離 190 號。
陳女士稱,本不想重提爸爸離去的回憶,但又覺得這不僅是自己一家的事,是香港人的事,認為值得記錄下來,「(歷史)唔係淨係話日軍投降咁簡單」。陳女士女兒 Amy 也想藉往事提醒港人「香港有好百花齊放嘅時期,但都有好黑暗嘅時間,希望個個可以好似太祖母咁,一個女人打得到個天下」。
Amy:建築不僅有物業的價值,更有歷史意義
對於 190 號有機會被拆, Amy 坦言難以反對,「我舉手舉腳都冇辦法」、「嘭一聲就拆咗」,但是「咁多野發生係呢間樓,係咪唔值得大家諗一諗呢?」她覺得,建築不僅有物業的價值,更有歷史意義,「historical value is more than the value of property」。
***
七十年代以後 曾作婚紗舖、影樓
住客搬走後,彌敦道 190 號在1970 年代落在商人馬錦燦的大生地產手中,大生其後將二、三樓亦放租作商業用途,先後成為婚紗舖、美容院和影樓。 LEGO 店主阿卓在 2018 年年初承租三層,在古蹟內賣 LEGO,也辦工作坊讓孩子拼出自己的 Dream House。
阿卓當然不知古蹟歷史,他回憶,自己原本旺角開店,2017 年想在山林道找新鋪位,路經 190 號時發現建築不僅「靚」,而且就像是由 LEGO 拼成,正好契合自己的生意。「嗰陣仲係婚紗鋪,扮結婚八八卦卦走上嚟望,覺得好正喎,又八八卦卦問下地產,(價錢)又比想像中 OK 喎。」
阿卓說,自己也沒想過可租三層來賣 LEGO ,但見當時已建立了一群客源,加上經濟 OK,於是「扑鎚」。他續道,「依家就好攞命啦... 玩得呢樣野(LEGO),屋企有細路,又 afford 得起,呢啲人留唔到係香港」。他舉例說,見到有熟客的兒子考入名校拔萃,估計對方也會多留港數年,怎料兩周後已離開香港,「而家日日打開 Facebook 呢個已經係英國,嗰個係加拿大」。
「可以保留到呢度,梗係共同進退」
5 月傳出建築有機會被拆,有客人上來查問,阿卓萌生起做 190 號模型的念頭,「想做一個細 Size 嘅,俾佢哋帶返屋企」。
目前洋樓與 LEGO 店的租約尚餘一段時間,但連紀念模型也打算設計,是否也「打定輸數」要搬?阿卓說,生意人總是做好兩手準備的,「做生意其實去邊都得,我地都搬過好多次,呢度只係其中一次,香港地就係咁」。
不過,做好準備也不代表要主動離場,阿卓補上一句,「搬係冇諗過,我地會係諗真係有冇辦法救... 我地鍾意呢座野,可以保留到呢度,梗係共同進退」。
***
彌敦道 190 號引起關注,源於今年 5 月傳出業主大生集團向屋宇署申請拆卸圖則,洋樓或有清拆危機。當時發展局回應傳媒查詢,指已向業主提出經濟誘因鼓勵保育。
洋樓目前是三級歷史建築,按指引「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但評級僅屬行政性質,只有達法定古蹟評級的建築可獲法律保護。事實上,單計過去 5 年已有 15 幢三級或以上的歷史建築被拆,包括灣仔錫克廟、舊粉嶺戲院等。(另見報道)
一直關注古蹟保育、今次成功尋得洋樓後人的 Alfred 說,建設最終是否能保留,很大程度視乎業主取態,但就認為政府沒有積極追尋古蹟的歷史,「我哋唔係話個建築舊就一定要留,個根本問題係佢冇諗過補充資訊。」他舉例說,在古蹟辦的官方簡介中,彌敦道 190 號只獲百餘字的篇幅:
相信這幢樓高四層的建築是建於1937 年前,早年設地舖,上層則作住宅之用。後來整幢建築也作商業用途。 自 1970 年代起,它便由已故的著名商人和社會賢達馬錦燦先生及其家族擁有。該建築的設計受裝飾藝術及新古典主義影響,具地區性的文物價值 。
發展局:如有新資料,古諮會會檢視評級
早期西式平民餐廳、日軍飯堂、家族中人被指為盟軍任情報工作,這些全都沒有提及。 Alfred 表示,古蹟辦「base on 唔準確、唔齊全嘅資料去評級」,「重組歷史、為歷史補白,做曬呢啲 first step 先」。
距離局方稱「與業主代表溝通」已經 3 個多月,發展局上周回覆《立場》查詢時,說現正繼續溝通,如有未經考慮的新資料,古諮會會重新檢視評級。(詳見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