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圖片來源:Roos Kuijken@unslpash

近年本港不時出現醫療美容事故,曾發生致命意外。消委會今年上半年便接獲近 500 宗美容服務投訴,當中有事主表示接受激光療程後臉部起水泡,經治療後仍感痕癢;亦有事主指在接受注射療程後感頭痛及作嘔,整個星期受精神困擾。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在選擇療程前應細閱詳情,評估潛在風險和可能產生的併發症。

消費者委員會今日(16日)發布新一期《選擇》月刊,表示即使美容院在疫情下停業多時,但在本年上半年仍接到近 500 宗涉及美容服務的投訴,情況值得關注。消委會指,不少高能量或入侵性注射療程在推廣時會以快速有效作為招徠,但鮮有提及可能出現的風險,若在療情中出現問題,有可能令皮膚受損,嚴重者更或會造成致命事故。

投訴人陳小姐花了 3 萬元購買水光注射療程,打針當日由一位女醫生以針機注射,完成後陳小姐臉部紅腫,額頭及臉頰等位置留下一排整齊的細小針泂,美容院職員及女醫生均表示紅腫和針洞於兩星期內會自然漸漸消失。約一個月後,陳小姐面上紅腫已消散,但一排排針洞仍然清晰可見,針洞似被注射物包圍着,感覺有凸出的注射物留在臉上。她於是自行求診,醫生相信因注射太淺層,令透明質酸停留在皮膚表層。美容院醫生再建議她用熱能機加速溶解透明質酸,但過了 4 個月仍未好轉。事主連月來受情緒困擾,對美容院徹底失去信心,逐向美容院要求退款,最終美容院全數退款和解。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教授

萬元激光去斑後起水泡

另一位投訴人麥小姐指,在美容院完成價值近萬元的激光定點去斑療程後,額頭感痛楚及起了小水泡,就算搽潤膚膏亦無濟於事,令臉上留有明顯紅印。其後美容院安排醫生診症和提供抗生素消炎膏,事主臉上的水泡消褪,但仍感到紅腫及痕癢,最後決定停止有關療程和要求退款。美容院要求事主簽署和解協議才可辦理退款手續,事主認為條文單方面保障美容院而拒絕簽署,並向消委會求助。經消委會介入後,美容院仍拒絕修改條文,事主遂尋求法律意見再作決定。

第三宗投訴人為李太,她向美容院購買 7,200 元打針療程,在下巴和太陽穴注射透明質酸,期間向職員反映感到劇痛,惟美容院稍為暫停後便繼續注射,李太事後感到呼吸急促和作嘔,經休息後仍感到兩邊太陽穴腫痛和頭痛,需服用止痛藥,翌日更感到牙骹位置拉扯,家庭醫生指有機會因注射過多劑量透明質酸所致。李太其後在美容院注射溶解針舒緩不適,但因懷疑對溶解針而不進行注射。李太表示,由於注射透明質酸後感痛楚和不適,情緒精神受困擾,亦要額外支付診治費用。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教授指,美容院利用入侵性美容技術,穿刺皮膚注射化學物質有一定風險,雖然消費者事先有心理準備承受注射過程的痛楚,但無法評估事後可能出現的反應和後遣症,有可能變美不成,反而影響外觀。消委會提醒,消費者不應只著眼美容效果和優惠,應細閱療程的細節,評估潛在風險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消費者亦可要求美容院提供醫生的資料,以便查核其專業資格。若接受療程後出現異常情況和感到不適,應盡快通知美容院,謹慎衡量美容院提出的補救方案是否安全和可行,消費者亦可向醫委會作出投訴。如欲自行選擇醫生,應事前與美容院溝通相關款項是否由美容院承擔,並保留書面和相關醫療紀錄,有任何疑問應先行諮詢專業醫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