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新聞之名 · 1】前言:「香港假新聞問題嚴重」— 誰在強調?何時開始?
「香港假新聞問題非常嚴重」 — 從過去一段時間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官媒、以至親建制人士提及「假新聞」一詞的數量所見,這是官方論述正在營造的印象。
而在今年 7 月 1 日晚,男子梁健輝於銅鑼灣刺傷警員後自殺一事發生後,多名官員再度批評「假新聞」煽動社會仇恨。事件發生後,警方迅速定義為「孤狼式本土恐怖襲擊」,並指從疑犯家中找到涉及「煽動仇恨」及「假新聞」的報章,形容是疑兇「自我激化」源頭。剛從保安局局長晉升為政務司長的李家超,斷言將盡快規管「假資訊」及「假新聞」。
不過,在香港,「假新聞」過去 — 起碼在形容本地媒體及信息上,並非慣常用字。但在過去兩年,社交平台上、以至政府主要官員,使用「假新聞」一詞越發頻繁。
今年首 7 個月 高官至少 19 次公開提「假新聞」
《立場》利用政府新聞公共資料庫及慧科新聞(Wisenews)檢索引擎,以「假新聞」關鍵詞搜索過去數年政府新聞稿、公開發言及傳媒報道,發現政府主要官員及立法會議員近年多次使用「假新聞」形容媒體及社交平台上流傳信息,並多次歸咎「假新聞」是導致市民仇警的原因。
統計過去 4 年半資料,截至今年 8 月 5 日,特首林鄭月娥、新任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等主要官員,在 2020 年至少 13 次在公開場合批評本港出現「假新聞」,同一數字在 2019 年則為至少 11 次,且全部為反修例運動爆發後的下半年出現。
搜索結果亦顯示,本港主要官員在公開發言中談及香港「假新聞」問題,是自 2019 年下半年、即反修例運動爆發才開始出現。而其中近月晉升為保安局局長、前警務處處長鄧炳強,過去兩年至少 16 次在公開場合批評「假新聞」,他曾多次稱「假新聞」抹黑警隊、煽動仇警及仇政府情緒,甚至激發暴力行為等,次數為主要官員之冠。其次為特首林鄭月娥(至少 7 次);警隊高層或發言人在公開場合批評「假新聞」達至少 8 次。
兩個搜索系統均無紀錄顯示 2016 至 2018 年間有主要官員曾批評香港「假新聞」問題。
一個如今被主要官員掛在口邊的詞語,何時開始在本港輿論中出現?
「假新聞」關鍵詞:《蘋果》、社運、選舉
以中聯辦控制的《大公報》為例,如果利用慧科新聞搜索包含「假新聞」字眼的報道, 2018 年《大公報》相關報道共有 157 篇,其中除了 4 篇抨擊《壹傳媒》及《蘋果日報》製「假新聞」的報道、及 3 篇評論外,另有約 100 篇其實屬國際版面新聞,非關香港情況【註1】。
2019 年頭四個月,《大公報》一共有四篇相關文章,內容全部為抨擊《蘋果日報》製「假新聞」。有關數字在 2019 下半年反修例運動爆發後上升,且不再限於批評《蘋果》。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1 月四個月期間,《大公報》包含「假新聞」字眼的相關文章共有 112 則,其中 69 篇關於香港「假新聞」問題,當中近全部與社會運動有關,包括有指「8.31太子站死人」、「示威者『被消失』」、「催淚彈二噁英超標」等傳言是「假新聞」,以煽動市民示威及煽動仇警等。該段期間的報道中,亦不乏對「假記者」在示威現場故意阻礙警方執法的批評。
而據記者統計,同一數字在 2021 年首 8 個月,總數 142 個搜尋結果當中,約 93 篇報道及評論,提及或批評本港「假新聞」問題嚴重,當中大部分針對《蘋果日報》。
今年 5 月,《東方日報》頭版報道被指是 2019 年「爆眼」女示威者離港赴台,報道形容照片顯示少女「雙眼炯炯有神」、「與常人無異」。報道刊出後,「假新聞」一詞於官方論述中,再度與社會運動語境牢牢扣上。
倡議設立中央記者登記制度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在今年 6 月一次行政長官答問會上就定調:「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新屋嶺沒有性侵、831太子站沒有人死亡、『爆眼女』沒有『爆眼』,這些都是『黑暴』力量策劃的典型假新聞、真煽動事件,目的是煽動仇警、反政府」。
除官員及官媒口徑,「假新聞」論述同時透過社交媒體進入大眾之間。自 2019 年下半年起,不少親建制人士開設的影片頻道,開始在 Youtube 進入公眾視線。當中不少為以「拆穿假新聞」、「揭穿黃媒唔想你知嘅真相」為賣點,評論政經時事的 Youtube 頻道。
其中新民黨黨員李梓敬於 2010 年創立 YouTube 頻道,2019 年 12 月開始活躍,頻道訂閱人數至今達 31.3 萬人,他在頻道簡介中指大多數媒體偏頗、選擇性報道,導致部分港人受誤導,設立頻道目的為「發放真確資訊,提供論述基礎,揭露媒體不想你知道的真相。」訂閱人數僅次於李梓敬的,有民建聯及工聯會前區議員陳穎欣於 2019 年 12 月創立的頻道,短短一年半累積達 28.7 萬人訂閱,該頻道最熱門影片「一片看清五眼聯盟前世今生,各懷鬼胎!拆解英國 BNO 陰謀!中國準備全面反擊,英國偷雞唔到蝕渣米!【有片】加拿大杜魯多知衰收聲?」,至今觀看次數逾 88 萬次。
部分親建制 Youtuber,亦歸咎「假新聞」為社會運動持續及建制派在 2019 年區選失利的原因。李梓敬、「黑超哥」、陳穎欣等人於 2019 年 12 月與其他親建制人士宣布發起「KOL100」計劃,聯合政治立場相近的 Youtuber。當時李梓敬在一段影片中解釋,發起計劃適逢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中落敗,「點解香港有六成人支持嗰班歪理、破壞、搗亂、暴力手法去做嘢嘅人?歸根究底呢,個問題係在於,呢班人受到啲媒體嘅假新聞、同埋輿論嘅影響」。
誰的「假新聞」?誰的「真相」?
事實上,「假新聞(fake news)」並非沒有爭議的中性詞彙,一直有聲音憂慮它會被專制政權用作打擊言論自由的武器。
接受本專題訪問的幾位傳播學者均指出,雖然謠言一類虛假信息並非新鮮事物,但「假新聞(fake news)」一詞變得普及,要數到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多次批評針對他的負面消息是「假新聞」。他更曾自行頒布「十大假新聞獎」,多家老牌新聞機構如《紐約時報》、CNN 等「上榜」。不少評論批評特朗普態度危害民主制度,等同縱容強權政治,利用「假新聞」指控威脅言論自由。
2020 年 5 月,監警會就反修例運動期間警方行動發表審視報告,其時特首林鄭月娥召開記者會回應,佈景顯示「香港的真相」五個大字。林鄭月娥引述報告內容指,「831 太子站事件」沒有證據支持,強調政府會認真研究監察「假消息」。但當時多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則批評報告內容偏頗,完全沒有譴責警方不當行為,扭曲歷史。
警方今年初曾製作特刊披露,現因資金遭國安處凍結停刊的《蘋果日報》,在 2019 至 2021 年間曾接獲警方逾百封澄清或駁斥報道內容的信件。
在對立的時代,連「真」、「假」也淪為彷彿只是詮釋問題,雙方互指對方所信才是「假新聞」。政府現表明正就規管「假新聞」立法進行研究,新聞界則憂慮會削弱言論及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專題「以假新聞之名」下一篇,我們透過訪問三位研究虛假資訊及事實查核的學者,在討論應否立法前,嘗試釐清定義與問題:究竟什麼是「假新聞」?是誰說了算?
而專題第三、四篇,則放眼已有法例針對「假新聞」的新加坡及緬甸經驗,訪問兩國曾被指控散佈「假新聞」的記者,嘗試了解「假新聞法」在專制政權下,造成了何種處境?
* * *
【註1】此處著眼有關「刻意及惡意編造假新聞」指控。其中大公報於 2018 年 12 月 14 日刊登一篇題為〈張達明欠孟晚舟一個道歉〉,內文僅提「可能是個因誤會產生的假新聞」,故不包括在此統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