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年落成的三級歷史建築中環街市,2009 年就重建諮詢,並於 2017 年開始動工,周一(8 月 23 日)終於正式開放試業。重建之後,中環街市大變身,設 4 萬呎休閒用地,並有 70 中小企進駐。保育議題同樣受關注,當中攝影勝地、中庭樓梯加建扶手,德輔道中亦加建了幕牆。有保育人士認為,部份改建遮蓋了原有建築特色,「今日經過改造,有好多original feature被掩蓋、消失咗」。

2009-2010《施政報告》提到,將中環街市剔出勾地表,並交由市區重建局全面保育和活化,於是當局開始就重建中環街市項目進行諮詢, 2017 年開始動工重建,耗資逾 5 億,並決定於本月(8 月)23 日試業,11 月正式開放。

中環街市重建後,保留地面中庭,而面向租庇利街和域多利皇后街的外牆立面,就參照落成初期的米白色重髹外牆。另外保留 13 檔街市檔攤,修復檔口結構及加固,重新展現原有的「上海批盪」;呈現原有的混凝土開放式柱網風格結構。

中環街市重建圖

 

中環街市重建前(荒凝止息 Rufixation 提供)

 

中環街市將有初創企業及中小企進駐,目前出租率已達 8 成, 70 商戶將在 23 日陸續開業。老字號商戶及社企將打理 13 個街市檔攤,例如金源米業將為一檔攤還原成昔日的米行,金源米業總經理指,攤檔將不會售賣貨品,純粹還原昔日面貌,展示帳簿帳單、秤和麻包袋等,作為「打卡位」。

市區重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區俊豪表示,收集到民意指希望中環有休閒地方,因此中環街市一半將用作多元化活動,共 4 萬呎消閒空間。區俊豪補充,中環街市復修難度高,有 6 成石屎鋼筋要更換。

中環街市項目中,保育具歷史價值建築的方式,過去備受關注。街市的主樓梯曾為攝影勝地,大師何藩亦曾於此拍下多幅名作,如今主樓梯就增設了鋼鐵扶手。中西區關注組羅雅寧表示,主樓梯原為水磨石扶手,正反映當時建築特色,「佢𠵱家搵啲鐵欄杆加高佢,真係幾影響。」她指雖然要根據建築物條例加高扶手,但希望古蹟可以豁免,以免影響建築特色。而面外德輔道中的幕牆,改變成玻璃幕牆,羅雅寧就批評此設計與街市本身石屎幕牆格格不入。

羅雅寧提到,她曾在 2009 年參觀中環街市原貌,令其感到震撼,包括多個具歷史意義的檔口,惟如今只剩 13 檔,故感到很可惜,「今日經過改造,有好多 original feature 被掩蓋、消失咗。」

中環街市面向德輔道中外牆,換上玻璃幕牆。
官方發表的中環街市設計概念圖

區俊豪就為設計解話,指扶手為「可逆轉」設計,如日後法例容許,即可將鐵扶手移除,而不破壞樓梯本身,「我哋希望盡量保育,盡量最少嘅干預,」但要在安全和保育上取得平衡。至於保留 13 個檔攤方面,他表示中環街市有很多地方都很殘舊,僅有這 13 個街市檔攤是相對完整和保存得較好,所以經翻新保留下來,重新展現昔日街市面貌。

區俊豪又指,「新舊要分明,唔好扮」,德輔道中幕牆以玻璃而建,是希望尊重保育原則,「如果你係後加嘅嘢,唔可以模仿舊嘢嘢」,因此採用不同物料,而選用玻璃是因為包浩斯主義裡,行人地方都是可讓光照進去,同時尊重原本設計,例如建築原有的橫線,「我哋都睇到有 6 條線要追返入去,就用新嘅物料,新嘅手法去追返佢過去。」

現址中環街市屬第三代中環街市,於 1939 年 5 月落成,內有 263 個檔主,1990 年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中環街市屬包浩斯主義建築風格,以簡單橫向線條和實用功能為主,牆身由窗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