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敦道 190 號.轉機?】湮沒歷史曝光 前古諮會委員指可由三級歷史建築評為一級
戰前轉角洋樓「彌敦道 190 號」,在民間努力下,翻出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詳見另稿)。前古諮會委員、學者李浩然認為,洋樓本已有藝術價值,如加上新發現的歷史,相信可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意味或可有更多的行政措施保育。曾參與多項建築的保育工作的羅雅寧則說,過去曾有歷史建築在民間提交報告後,才被評為一級,期望「(政府)唔好再 lag behind 民間努力」。
欲拆一級歷史建築 政府會「積極考慮」介入
目前,香港的歷史建築可按歷史價值、建築價值、組合價值、社會價值等 6 項準則分為一級、二級及三級,但評級只屬行政性質,只有達更高標準的法定古蹟可獲法例保護。如業主欲拆卸一級的歷史建築,政府會「積極考慮」介入,如列為暫定古蹟,禁止工程,但二級及三級的建築就沒有此待遇,政府僅指會與業主溝通及提供經濟誘因。
彌敦道190 號現為三級歷史建築,古蹟辦回覆《立場》查詢時稱,如收到與已評級歷史建築的文物價值有關,
前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曾任古諮會委員,他認為,彌敦道190 號帶有強烈的「裝飾藝術」風格,現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明顯低估其價值。他表示,現在發現了建築的歷史背景,如想重新考慮評級「梗係得」,估計可獲提升至一級歷史建築。
(見另文解構「彌敦道 190 號」的建築美學)
私人建築較少文獻 要靠民間搜集的口述歷史
他認為,古蹟辦及負責評級的專家小組較注重文獻記載,但私人擁有的建築較少文獻,要靠民間搜集的口述歷史,事件反映過往只依賴古蹟辦提供的資料作評級並不足夠。他期望,往後古諮會可以在評級時也聽取民間的意見及資料,以作出合適的評級。
羅雅寧:全港最古老的唐樓一度未被評級 遭納入重建範圍
中西區關注組羅雅寧曾參與多項建築的保育工作,她舉例說,中環的永和號是全港最古老的唐樓之一,惟一直未被評級,更一度被納入市建局的重建範圍,直至 2017 年有民間團體反對,才獲保留,並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羅雅寧指,過往古蹟辦較為被動,民間要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去調查及爭取保留,「唔知得唔得,但搵得幾多得幾多(資料),想有一個說法」。她同意民間有不少領域的學者都關心保育發展,但「政府一齊做就更好… (政府)唔好再 lag behind 民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