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民主倒向和文明躍退
香港眼下的選舉委員會選舉,投票日未到,選舉已經結束一大半,完美示範選舉不等於民主,甚至可以是民主的反面教材。
過去,一些反對民主的論者抨擊代議政制虛有其名,因為西方社會即使推行全民普選以產生政府,也擺脫不了政治勢力支配和大財團操控,執政者取得人民的授權,卻拿來孝敬財閥和政團,因此幾年一度、一人一票的選舉投票徒具民主的形式,絕不代表民主的實現。
眼下的選舉委員會選舉對香港政制舉足輕重,既可選出行政長官,也負責挑選近四成半的立法會議員,但經過人大常委會「完善」後的選舉方法,連民主的形式也不遵守,甚至反其道而行。1,500 個席位中,有 533 個是近乎官方委任成員(當然成員和指定團體提名出任),佔整體三成半,比上屆大增兩成。
餘下六成五席位(967 席)當中,過去民主派取得多數席位的多個專業界別,除了過半席位由當然成員佔去,其他由所謂選舉產生的席位,不再由各界專業人士選出,而改由官方指定團體投票決定。從今以後,不論醫生、護士、老師、律師還是會計師、社工等等專業人士,都被剝奪投票權,同時在官方指定下,以法律界為例,律師會和大律師公會只能與一些不見經傳的組織等量齊觀,一會一票,兩個律師會代表全港執業律師,但只佔法律界 30 名選舉人之中的 2 票。
隨住個人被剝奪參與權利,有代表性組織被矮化,選委會只淪為小圈子中的小圈子選舉,選舉由公開競爭變成圍內組織協商的玩意。今次由 36 個組別組成的所謂選舉中,23 個組別共 611 人自動當選,是名副其實的等額選舉,其餘 13 組別大約 350 個席位(佔整體 23.3%)出現差額選舉,但競爭也不激烈。到了提名截止那天,大約八成席位已篤定人選,剩下約 400 位候選人競爭約 350 個位置。換言之,8 人報名有 7 人當選,中選機會高達 87.5%,如此選舉有何瞄頭可言?
除了大幅度裁減香港人的參與程度,今次選舉的另一特色是嚴密控制參選人的政治取向。當局成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講明是按照參選人的言行,判定是否「真誠愛國者」。該委員會主席、政務司長李家超更明言,會考慮參選人的政治立場,若政見被視為違反基本法、傷害香港利益或對政府批評沒有建設性,都會被取消資格,而且不容許提出司法覆核。政治審查既然擺明車馬,民主派人士一個也沒有參與,實在毫不意外,而在 1,016 份提名中,據報道只有 3 人跟親政府陣營稍有差別。
已故美國政治學家達爾(Robert Dahl)認為,從一個社會的兩個方面 — 反對勢力和政治參與 — 的消長,足可斷定其民主程度。由是觀之,資格審查委員會把反對派排除於選舉之外,選舉制度亦大幅度收窄參與渠道,選委會即使增加三百席,竟容不下一個民主派代表。新政治體制內,反對勢力再無角色可言,民眾亦無從以任何形式參與特首選舉,足證特區正朝反民主的方向大幅倒退,三十多年的民主政制發展正走向式微。
其實比民主倒退更可怕的是文明的倒退。例如資格審查委員會主要由特區班子的主要官員出任,他們由特首任命,卻有權核准誰人有資格挑選特首,他們須向立法會負責,但可以通過哪些人可以當議員,彷彿可以撇清潛在的利益衝突。又例如新法例不容許對政治審查決定提出司法覆核,不僅有違普通法的法治觀念,剝奪市民制衡政府權力的應有保障,也突顯決策者深信自己永遠正確、唯我獨尊的超人心態。
廿一世紀已開始第三個十年,好一批特區官員,本該為民公僕,面對自己持續低迷的民望赤字,好好反省、改進,如今居然可以高高在上,處事不避嫌疑,決策不容挑戰,而且還得到制度的保障,上方的袒護,香港的衰敗如何,不問可知。
原刊於自由亞洲電台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