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澳門 8.23 天鴿風災四年
四年前的今日(2017 年 8 月 23 日)颱風「天鴿」來襲,超強颱風再疊加天文大潮,使澳門當時一度變成澤國,多區嚴重水浸,水位曾高達兩米。風災最終直接間接釀成十人喪生、二百多人受傷,小城亦因此損失過百億元。
這場風災水淹廣泛影響澳門電力及自來水服務,導致大規模停電斷水,本來廿四小時運作的不夜城頓時猶如死城般漆黑一片,情況維持多日才完全恢復正常。颱風過後,市面街道無一不遍布泥濘垃圾滿目瘡痍,大量市民自發組織義工救災善後,「自己城市自己救」,是澳門人少見的團結時刻。
隨後社會一面倒炮轟澳門特區政府防災不濟,批評當局預警工作不足,例如香港於當日早上 9 時 10 分已掛上十號風球,澳門在 9 時正才掛八號風球;而風災過後的善後工作又是統籌不力,缺乏應變協調能力。
首當其衝的時任澳門氣象局局馮瑞權起初堅持當局有按照一貫程序處理,隨後又突然以私人理由辭職,至今仍在「咬長糧」;而時任特首崔世安、各政府官員同樣未被問責。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引述當時有多間媒體的編採人員收到高層指令,要求對風災消息多作「正面報道」,並少向政府高官問責。
「天鴿」後不足一個月舉行的第六屆澳門立法會選舉,超過十七萬四千人投票,投票達五成七,較往屆要高,當中民主派維持四席,最年輕議員蘇嘉豪入局;有評論認為高投票率,是社會對政府及建制不滿情緒的投射反映。
到 2019 年,澳門特區政府公布《防災減災十年規劃》,修建內港防洪牆、蓄水池、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活動式擋潮閘等多項基建,然而低窪地區尤其內港一帶水浸為患的問題目前仍未得到徹底解決。
原刊於《愛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