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佢上報
有沒發覺,自從蘋果日報被消失之後,有一個名詞也好像吊詭地同時失去了大部分意義,就係:推到佢上報。
除了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之外,香港人曾經非常投入的,是熱烈地推到上報。像歡樂滿江華一樣。
根據香港網絡大典所記:「推到上報,解作推文直至有報章報導為止。因為香港報章記者常到香港高登討論區取材,所以此現象於高登討論區內常有發生。而網友每遇到富爭議性話題便會試圖以推文引起傳媒關注,希望外界能了解事件。」
高登,不過是開始,後來當然包括連登、FB、IG等等的事情,都會有想「推到佢上報」的雄心壯志。要由new media、推到上old media、由公共街坊媒體,推到上正式新聞媒體,才算連結出一個夠大的聲音,引起夠廣泛的關注,才算大件事,真正跨同溫層突破小圈子。
未能新/舊,social/traditional media合璧,總像造勢未成,硬係爭咁啲。
洗版再勁,沒有報章贈慶,硬係唔夠㷫。上到報,才算一件事、一個消息、一個聲音的終極大煙花。之前的一切回響,是一串很大聲的炮仗,而已。
2006年我開始寫蘋果的星期日名釆,即被肥佬黎力邀過檔,大家都知我拒絕了他,一次又一次。但我當然有找資深傳媒人朋友問吓路、聽聽意見和分析,幾位朋友異口同聲都說,如果你對這個機構,或者這個人好奇,另外可以考慮的角度,是其實蘋果的頭版,是不論政商界,都一直留意並在乎的。我諗諗,又係喎。
那時已不是蘋果影響力和銷量最高峰之時,不再日賣50萬份,但仍然非常具能量,卻未有動新聞。有網上版,文字版only;那時候,就算你不買蘋果、看的是其他報紙,甚至不喜歡它,也somehow總會知道蘋果的頭版是什麼,A1和C1,長期或被談論八卦、或被攻擊嘲罵,就係會有人講。重點是,在香港,你總會生活在某種蘋果輿情之中,任你如何否定它。
絕對如蘋果電腦的經典廣告 “Think Different”所說的一樣:
“You can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But the only thing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我也可以肯定告訴你,廣告商都其實超在乎蘋果寫不寫、如何寫它;政治娛樂界也一樣。儘管嘴裡說不。 它曾是香港一個很大的collective voice(包括雜誌)。其他報章什麼頭條,A1、C1是什麼,就是不令人同樣留意介意,沒那種輿論威力。推了上報,推到上叫人用藤條打仔那份,是你要的嗎?又有人care?
早前奧運,香港人終於找回久違了的collective voice。
大家可以同聲狂呼:香港人加油!可以同場同喜同悲,一齊振臂一齊激動一齊狂叫,終於又再享受身為眾志成城的一個集體。我們用盡力氣,我們百無禁忌,我們重新成為我們。
我們失去了的很多,其中一樣,一定是我們。因為疫情、限聚、任何原因不能集會、遊行,還有移民、離開、解散。。。。。我們失去了「我們」,各式collective voice啞了,有靜音效果。
列寧說:“The press should be not only a collective propagandist and a collective agitator, but also a collective organizer of the masses”。
他認為press應該要做宣傳機器,要搞事,要有組織動員能力,不過,應該係為邊個服務呢就唔使講了。
如果我打短訊給列寧問他,如果一個機構,有這個能力,卻不聽指揮,又失控,又反叛,這個collective的集體,該如何處置呀?答案不問而知。
沒有了奧運,沒有推上報,再沒有集體聲,什麼,都很清靜。
很多年前,有個領導人有一番很特別的講話: 「 群 眾 提 了 些 意 見 應 該 允 許 , 即 使 有 個 別 心 懷 不 滿 的 人 , 想 利 用 民 主 鬧 一 點 事 , 也 沒 有 甚 麼 可 怕 。 要 處 理 得 當 , 要 相 信 絕 大 多 數 群 眾 有 判 斷 是 非 的 能 力 。 一 個 革 命 政 黨 , 就 怕 聽 不 到 人 民 的 聲 音 , 最 可 怕 的 是 鴉 雀 無 聲 。 」
你估嗰個又係邊個呢?
#限時post #推到上報 #我們重新成為我們 #一個人的明采 #有人講的A1和C1 #集體聲
https://www.patreon.com/budming
謝謝你的訂閱,讓我不必學習光合作用,。可以繼續創/寫作、分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