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奧專訪.輪椅劍擊】「五朝元老」余翠怡用劍劃出彩虹 「殘疾開展另一人生軌跡」
【體路專訪】有這麼的一句電影對白:「你沒有辦法改變坐輪椅的命運,但你可以改變坐輪椅的方式。」香港輪椅劍擊運動員余翠怡似乎深諳這個道理,小時候因為患上骨癌,以致需要截肢的翠怡參與輪椅劍撃後,由 2004 年至即將展開的 2020 東京殘疾人奧運,將第五度出戰殘奧,以往四屆賽事已奪得七面金牌。如今翠怡回想這項運動給予自己的意義:「如果沒有輪椅劍擊,我可能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
天生好勝 第五度出戰殘奧仍以獎牌為目標
「好勝」、「自信」是以往部分報道對余翠怡的形容詞,翠怡直言自己從小就喜歡「贏的感覺」。被問及自己輸掉比賽後所做過最「瘋狂」的事,翠怡即提起 2008 北京殘奧的經歷,她說:「我在第一天的賽事得到銀牌,感到很不開心。回到選手村房間後,我立刻把那面銀牌放在行李箱,然後沒有再看那面獎牌一眼。」她解釋:「你會發覺在競技運動中,金牌和銅牌的運動員是特別開心,因為銅牌賽是有與沒有獎牌的分別。銀牌的感覺有少許尷尬,你比銅牌得主強,但同時是因為不敵金牌選手,才奪銀而回。」然而,隨着經驗的累積,翠怡明白到調整心態對比賽勝負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令她強調要在比賽中維持平穩的心理狀況。
現年 37 歲的余翠怡,雖然已經是七面殘奧金牌得主,亦會在東京第五度出戰這個大型綜合運動會。雖是「五朝元老」,卻是雄心猶在,仍以爭取獎牌為目標:「如果你作為運動員,卻又不太在乎輸贏……其實是頗矛盾。因為當你不著緊勝負時,只會視該運動為休閑娛樂。」被問到在殘奧的豐功偉績會否為自己帶來壓力,翠怡反而視之為一種優勢,因為她比其他選手有較多大賽經驗,更何況余翠怡並不拘泥過往的成績:「我不會特意去數算自己得到多少獎牌,因為這些成績是過去的事,你可以享受成功一剎那帶來的喜悅,亦可以為落敗感到失落,但這些事已經過去。如果我希望能夠再次得到勝利,就必須要做好接下來的訓練。」
遇上輪椅劍擊 造就特別人生
11 歲小孩的生活本應是怎樣呢?可能就是放學後趕回家中,以飛快的速度完成功課,然後到遊樂場與朋友東奔西跑、捉迷藏或踢足球等,嘻嘻哈哈過一天。然而,這個時期的余翠怡生活卻是截然不同,她小時候也是個很喜歡運動的小孩,但翠怡 11 歲時不幸患上骨癌,以致在兩年後需要截肢;她需要學習使用義肢,才能正常走動。幸好這並未奪去這位女孩生命中的陽光,因為翠怡在 16 歲那年,偶然一次機會接觸輪椅劍擊,自此開展了在輪椅上打劍的生涯。余翠怡不但刺出七面殘奧金牌,更劃出全新的人生軌跡,她形容輪椅劍擊「改變了她的一生」,令她得到不同的工作機會:「國際殘奧會、電台節目主持人以及政府內不同崗位等,其實都是這項運動給予我的機會,所以我很慶幸 16 歲時遇上輪椅劍擊。」
她說:「如果沒有輪椅劍擊,我可能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大學畢業後,便找一份安穩的工作,變成在電視機前面支持香港運動員的市民。」一般人可能會因為自己身上的殘疾,因為自己與其他人看起來有所不同而感到自卑,但翠怡身上並沒有這個情況:「如果有人覺得我當年因骨癌引致殘疾是一個『慘痛的經歷』,我反而會形容這個經歷,令我開展了不同的人生。」誠然,余翠怡確實是參與輪椅劍擊後才得到電台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等工作機會,可稱得上是「十項全能」,但正如香港女子乒乓球隊教練李靜其中一句金句所言「見到幸福要夠膽攞先得」,若非翠怡一直抱着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那麼即使她遇上輪椅劍擊,亦不能利用手中劍,在人生劃出彩虹。
望港人支持殘奧港將 冀自己毋忘運動員初衷
香港運動員在 2020 東京奧運表現出色,共取得一金兩銀三銅的成績,廣大市民在各區商場觀看直播,為港將打氣的畫面仍然歷歷在目。殘奧「五朝元老」余翠怡坦言有少許擔心港人,對殘奧運動員的關注明顯不及奧運港將,她希望市民可以對殘奧了解更多:「希望市民知道有香港運動員出戰殘奧,了解到港將以往在殘奧亦取得好成績。」
余翠怡 2004 年在雅典首度出戰殘奧,甫提起在雅典的經歷,翠怡隨即哈哈大笑道:「我第一次去殘奧,居然忘記帶相機,所以我到埗後很不開心。」17 年過去,翠怡早已由當初的小將,蛻變成擁有七面金牌、將近踏入不惑之年的大師姐。談到自己於 2004 及 2021 出戰殘奧的心態上分別時,翠怡希望毋忘初衷,她語帶堅定說道:「我希望可以保持 2004 年首次參與殘奧的初心,仍然對比賽、對手以至自己的表現有期待。」常言道「勝利使人沖昏頭腦」,顯然翠怡並不受過去的榮耀影響,仍然對比賽充滿盼望,這點在作為「五朝元老」的翠怡身上出現,則更顯得難能可貴。
人生際遇的確變幻無常,余翠怡因患上骨癌以致需要截肢的遭遇,看似會令人生注定暗淡無光,但她遇上輪椅劍擊,用劍尖為生命添上繽紛色彩,更令「余翠怡」成為香港人都熟悉的名字。
圖、文:實習記者鄧文滔
原刊於《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