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街的「綠化」
【文、圖:影子導賞員 Eva】
每當走在十三街的街上,不同的植物總會在我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在牆壁罅隙中長出的小樹、簷蓬頂的盆栽,甚至是在一些店舖的門口,有一整排的花花草草。它們跟周邊的車房、裝修公司看似格格不入,但卻又存在得那麼理所當然。
如果你有去過土瓜灣,你就會知道這個社區並沒有存在很多的綠化空間,不是完全沒有,在公園、碼頭附近的公共空間固然有,但在社區裏,尤其是舊樓、未被重建的區域,由於當初規劃時(又或者當時根本沒有規劃可言)並沒有預留到所謂的綠化地帶,所以基本上不會找到一棵棵扎根在地上的樹木,更遑論看到如新市鎮般道路旁會種植著一整排的樹木。但是,在規劃上看不到,就真的代表沒有「綠化空間」了嗎?
十三街出名車房多,每一條街基本上有八成的街舖都是車房。説起車房,你可能會聯想到一輛輛待維修的汽車、四散的工具、黑漆漆的機油、躺在車底維修的師傅等等,但原來植物同樣會出現在這些地方。記得有一次在假日經過某間車房,雖然沒有營業,但它的門口擺放了一個類似手推車的架,架上有一盆將汽油桶當成花盆的植物。由於它被牢牢鎖了在地上,我猜想這是為了避免有其他車輛停泊在車房門前而特地擺放的。在這個小小的架子上,不單可以看到植物的生長如何與車房的特色融合起來,更加可以看到植物的存在,是如何滿足到車房的需要。
在面向兩旁大路的行人路上,同樣可以發現到不同植物的蹤影。由於兩邊的木廠街和馬頭角道都是屬於車流量不少的道路,既有巴士、小巴的車站,亦有長期停泊、收集五金廢品的貨車(因為五金舖、回收舖也不少),汽車駛過的塵埃和噪音,或多或少都為街上的店舖帶來一些影響。有見及此,有些面向大街的店舖就特地種植了一排較高大的盆栽,放置在行人路靠近車路的一側,充當成一道阻隔污染的屏風,我想,原理大概就跟在大馬路旁種植樹木差不多吧!也可能有擋太陽的效果呢!
這裏的居民也很懂得運用唐樓的內外空間來綠化居住環境。我曾見過有人在唐樓一樓的小平台種了十來盆小小的植物,都是些不需要特別打理的品種,因為那個位置要淋水應該不是簡單的事,所以基本上就只是將它們放在小平台上,任由它們生長。每次經過,我都會想像到底當初是如何將這些盆栽放在平台上,是從一樓屋內吊出來,還是從地下爬梯放上去的呢?雖然,這些盆栽擺放的位置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多少也是一種善用空間的體現。
舊區不像新市鎮般有著那麼完善的空間規劃,很多時會給予人狹窄、髒亂的印象,但正正就因為沒有完善的規劃,所以才令居民各出奇謀,想辦法將綠色植物融入生活之中。沒有規劃,反而激發了居民自發地去「改造」社區,使生活/工作環境更符合自己的需要。也許,這是另一種「由下而上」的社區規劃。不知道你們的社區,又有沒有這些自發形成的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