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 mindset 如何,你的人生也必如何
癲佬作為一個資深毒撚,I mean 深度內向者,近年開始喜歡參加交際活動,認識有趣的新朋友。
以前出去,不論名片上的頭銜多風光,總會介意自己是個平庸打工仔的事實:沒有輝煌顯赫的創業路,沒有辛酸勵志的奮鬥史,沒試過流浪異鄉獨行千里,也未曾棄高薪厚職追夢揸的士。
朝九晚六,營營役役,慢慢步向那種以前曾經很怕會變成社會上一式一樣的模板。
Some people die at the age of 25, but aren’t buried until they are 80.
(一)
當生活變成公式,那些保持著獨特、勇敢、有趣的人,則顯得格外耀眼。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她出身自貧窮的農村,高中畢業之後到深圳電池工廠當工人,月薪兩千餘人民幣。那時候她的工作非常單一,每天坐在一條生產線上,手動用兩枝針駁通一個一個的手機電池,看看燈亮不亮。
十秒鐘測一個電池,一天做十二個鐘頭。
我實在無法想像工廠異化人性的程度。有時我坐在電腦前,讀起稍微乾澀的文件,都會懷疑人生到天亮。
一個十九歲的小妹,能夠以這種模式過活多久?她意識到自己必須離開工廠,於是開始花光積蓄來進修,報考電腦班,一邊兼職三份工作來交學費。
學懂寫程式之後,她找到一份 IT 工作,月薪已比平常人高許多。但他還是繼續半工讀了個大學學位,業餘學英語,然後又一次花光積蓄考碩士。
試過半工讀的人必知,這件事的所需要的意志力有多大。
她之後的故事,網上有很多細緻的描述。Long story short,2017 年她到美國讀碩士,然後輾轉在美國 Google 和 Goldman Sachs,當 Software Engineer。
當然,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未必覺得在企業打工是什麼大成就。但我們都讀過太多關於 social mobility 的研究,證明過跨越社會階層的難度。
對於一個貧窮農村姑娘,由工廠工人一步步打拼成為頂尖企業的電腦工程師,或者市儈點說,由月薪兩千到年薪百萬,經歷過多少挫折困難,那絕對是一個有血有淚的故事。
為什麼成功的是她,而不是同一個工廠的張三、李四?如果癲佬要歸納,她的成功,應歸功於不停學習的能力。
她叫孫玲,今年才三十歲。“Hello World.” 這是所有寫程式的第一課,也是她生命的寫照。
(二)
關於這個問題,沒有比《Mindset》這本書寫得更透徹的了。
這本書的核心是:成功與否,最大的分野在於擁有 fixed mindset 還是 growth mindset。前者相信人的某些特質是固定不變的,例如性格、天賦、智商(e.g. 基因論);後者相信,這些看似固定不變的特徵,其實也能夠後天培養。
這兩種思維導致的結果,是非常不同的行為模式。
首先是個人層面。
舉例說,假設大不列癲佬希望晉身成為國際潮文作家,然後開始寫英文潮文,來取悅英國女文青。
對於一個 fixed mindset 的癲佬,每一篇文的 like/share/comment,都在證明他當才子的天賦。反應好,他就會覺得這是印證自己的才華;反應不好,就會覺得自己其實是沒有才能的濕鳩才子。
由於這個想法牽涉核心的自我形象和自尊,長久而言,這個版本的癲佬為了自我感覺良好,便會留在自己最舒適的地方,而拒絕面對新的挑戰。
相反,對於一個 growth mindset 的癲佬,他明白所有成敗,都是成長的必經路徑。那篇新潮文太悶了嗎?下次用 juicy 一點的故事開首。讀者 90% 都是男的嗎?那多貼一些帥哥,少放一點自拍。
對於以學習為目標的優質癲佬,成敗得失並非唯一的價值指標,所以他更加容易接受打擊,樂於面對成長,也更不輕易放棄。一個不停學習和修正錯誤的人,長遠是必然成功的。
這種 mindset 的差異,也可見於關係之中。
譬如說,一個 fixed mindset 的女伴,會絕望地覺得癲佬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毒撚,寧可找一個更「夾」的伴侶;但一個 growth mindset 的女伴,會知道所有現實中的關係必須長久栽培維繫,所以就算此刻的癲佬再毒,假設他有想進步的心,都可以後天培訓出優秀的溝通技能。
OK,認真一點的概括:有認真投入過一段關係的人都知道,現實上兩個人的相處,都需要恆常磨合、溝通、學習、改善。(迪士尼/韓劇裏命中註定的完美愛情,surprise,都是虛構的。)
一對靈魂伴侶,是兩個獨立個體,但是又會一起成長的隊友。選一個唯唯諾諾、千依百順,還是一個諤諤無諱、和你一起成長進步的伴侶,很可能會決定你能達到什麼高度。
類似的互動,也存在於其他的關係之中,譬如說朋友、運動教練、父母,這些書中都有細述。例如說,隨便讚孩子聰明和優秀,其實很容易助長他的 fixed mindset(所以癲佬在書頁上寫了一個筆記,提醒自己他朝當父親前一定要重讀此書)。
(三)
在機構的層面,當然也有 fixed 和 growth mindset 之分。
癲佬任職的機構,很喜歡提倡和鼓勵 challenge,理論上一個 analyst 可以指正一個 director 的錯處(當然實踐上還是要看個別老闆屬於 fixed 還是 growth mindset,i.e. 面對別人糾正,她會視為進步還是威脅?)。
對於一個管理者/老闆而言,一個 fixed mindset 的老闆會認為,每個人都受限於自己的天生才能,有些人天生比其他人優秀。因此,培養出的企業文化,也必然是趨向耀武揚威,報喜不報憂,因為一但暴露了自己的過失,便會證明自己是能力差,萬劫不復。
歷史上很多成功和失敗的企業,都能歸功(或歸咎)於領導層的 mindset。一個 fixed mindset 的老闆,偏向覺得公司的成績直接反應自己的能力和聲譽,因此會扭盡六壬來追逐表面風光而棄長遠發展;相反 growth mindset 的老闆更容易把自己視為機構成長的陀手,所以即使犯下過失,也較容易客觀面對和修正。
二十年前捲入帳目做假後倒閉的能源大企 Enron 便是顯例。Enron 多年來注重 “talent mindset”(當然,「天賦」定義上是固定的):集中招聘名牌大學生,崇拜個人才能,提拔個人魅力優秀的 star performers 擔任要職,等等。所以書中歸納:
“When people live in an environment that esteems them for their innate talent, they have grave difficulty when their image is threatened. They will not take the remedial course. They will not stand up to investors and the public and admit that they were wrong. They’d soon lie.”
書中有大量成功的商業例子,來論證一個優秀的領袖,不需要時時證明自己多麼英明,打敗多少對手來助養 ego,而是時刻想著怎樣進步,面對和修正過失。
(四)
癲佬為什麼開始嚮往交朋友?用這本書的分析,好像多了一點頭緒。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以前的自己太執著於要在這些場合,比較誰活得較好,誰賺得更多,誰更成功。有比較,自然就會感覺自尊受威脅。
如今在這些場合,我只關心一個問題:這裏有沒有有趣的人,能給我一些啟發和學習機會。人越成長,大家走的路越不同,只要不抱期望,不帶目的,很多人其實有非常有趣的故事讓你認識。
真正的強大的人,不是來自職業頭銜、薪金、名貴手表手袋,而是有預備改變自己想法,接受新事物,謙卑學習的勇氣。
每一個有趣的人,都很喜歡用「幸運」來形容自己,原因是他們願意走一條跟普通人不同的路。我想,應該是成功更加眷顧樂於成長,願意修正的人。
他們的故事,很少像戲劇人物中忽然翻天覆地,有時只是始於生活的一個不如意、一個細微轉變,慢慢改變生命的軌跡。
孫玲的年齡和我一樣,行業一樣,但是,她的人生軌跡要比我深刻百倍。
作為一個充滿 growth mindset 的資深毒撚,癲佬雖然不認識她,但下次到美國出差,一定要佯裝成為社交達人,找她喝杯咖啡。
(標題為編輯所擬)
原刊於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