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區區賣藝:冇龍冇獅》(圖片提供:TS Crew)

在黑色星期五的晚上,我去了從前被稱作鬼屋的西營盤社區綜合中心,看TS Crew關於傳統舞獅藝術的《江湖區區賣藝:冇龍冇獅》(《冇龍冇獅》)的演出。那是社區文化大使計劃的節目,先後在香港不同的社區巡演,目標對象是不常入劇院的一般市民,自己好一段時間沒看TS Crew的演出,也很好奇他們如何向街坊演繹冇龍冇獅的舞龍/獅藝術。

《江湖區區賣藝:冇龍冇獅》(圖片提供:TS Crew)

其實,近年不少舞蹈創作人都將傳統藝術或街頭舞蹈藝術融入當代舞台,也看過不少這類研探現代舞台如何呈現傳統藝術的作品。香港舞蹈家中最積極的有楊春江,他先後進行傳統舞獅藝術、跑酷與當代舞結合的實驗。而由曹德寶出任藝術總監、團員本身有武術、現代舞、巴西戰舞、跑酷、hiphop等不同藝術訓練的TS Crew的作品也環繞這方向。

《江湖區區賣藝:冇龍冇獅》(圖片提供:TS Crew)

本來社區文化大使計劃的演出一般都在戶外進行,但由於疫情關係,戶外演出有很多的限制,因此改了在戶內進行。戶內演出的觀眾數目有限制,某些街坊也未必能夠接觸到,是有點可惜。這次《冇龍冇獅》演出主要的道具是幾張紅色條櫈、金屬與木板搭建的高台和一個酒埕。演出包含了醉獅、兩獅對壘、上高台及舞龍等傳統舞獅段落,當中加進了武術、跑酷、當代舞等不同元素。簡單的道具配合表演者的身手,成功地以現代演出模式呈現傳統舞獅藝術,一個小時左右的演出也充滿娛樂性。

《江湖區區賣藝:冇龍冇獅》(圖片提供:TS Crew)

平常看到的色彩燦爛的獅頭及金龍並沒有出現。脫去了這些華麗外衣下的舞獅師傅的動作,讓我們看到了表演者是如何演繹那些栩栩如生的獅、龍動態,了解到舞獅藝術對表演者的要求實際甚高,每一下都是體能及合作性的考驗。演出中,以紅條櫈充作金龍遊走的軀體,既賞心悅目,亦看到創作人的匠心獨運;舞獅上高台一段,則看到各位表演者的體能與技巧,都是很實在的工夫。而兩位beatboxer替代傳統的鑼鼓,以口技演繹粵樂,沒有鑼鼓在場,但依然感受到那熾熱的舞獅氣氛,既保留了傳統藝術元素,也加入了當代流行文化的氣息。表演結束後,還有舞獅師傅介紹一些舞獅藝術的小知識,並讓觀眾試做,令大家增加了對舞獅技術中的重要原則和元素的認識和理解,也是不錯。

《江湖區區賣藝:冇龍冇獅》(圖片提供:TS Crew)

《冇龍冇獅》表演者來自舞蹈、舞獅及音樂等不同背景,表現水平縱使有些差異,但可看到各人的熱誠投入同一,表現出舞獅藝術透現的生命力、活力和創造力。常常覺得這類演出不僅是將傳統藝術介紹給現代觀眾,它也同樣地讓當代藝術工作者認識傳統藝術的精髓,是傳統與當代藝術的橋樑,很值得更多人繼續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