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交響樂團兩個多月前,曾由樂團首席格德霍特(James Cuddeford)帶領下,推出了一套名為《四季星移》的室樂音樂會,水準超然。而這次他們亦再接再厲,推出同一系列的第二砲《巴赫意像》,除了主打的巴赫及韋華第作品外,依然有海頓三部曲「晨‧午‧夜」交響曲中的另一部《D大調第六交響曲「晨」》,當然也要配合一首新的當代樂曲。而這次,除了邀請到香港管弦樂團的長笛首席史德琳(Megan Sterling)擔任嘉賓外,更邀請到他們的前同事、現任香港管弦樂團的雙簧管手金勞思(Marrie Rose Kim),回巢擔任客席首席一職。

作為第一首演奏的樂曲,樂團依舊以韋華第的樂曲為先,而這首長笛及小提琴獨奏的協奏曲,本為寫給兩個小提琴演奏的《D大調雙小提琴協奏曲,RV512》,但改編後,更為眾多獨奏家們喜歡演奏的作品。上次《四季》的合作成果有目共睹,這次令人抱著非常高的期望。樂團演奏及平衡方面,相對於上次來說,整體還算很不錯,但小提琴組卻稍嫌不夠大刀闊斧,在其他弦樂聲部面前卻,顯得有些渺小。這亦可能與為著凸顯長笛獨奏的旋律線條,而作出的調整。在韋華第其他的協奏曲相比下,這首雙小提琴協奏曲其實不算特別動聽。史德琳在初段的演奏,有時有點氣力不足。不過,這首作品本來就不是拿來吹奏的,稍有落差情有可原。就以巴羅克風格的演繹來說,她輕巧靈活而愉快的演奏,亦與韋華第的大路風格非常相配。格德霍特的小提琴演奏,簡約而清晰的表現,與史德琳的對答亦很有韻味。大提琴首席張培節對於韋華第所寫的低音伴奏,這次依然能奏出動聽而帶有趣味線條,為兩位獨奏在底層提供一個非常出色的點綴節奏。而在第二樂章蒼涼的氣氛下,兩位獨奏與大提琴首席的演繹相當感人,直接而沒有花巧的表現,已能將作品最簡單、最純樸的一面,呈現觀眾面前。在第三個樂章中,史德琳相對地較為柔弱的音量,可算是美中不足之處,較難與格德霍特的小提琴旋律一起把氣氛推上高峰。朱偉恆簡單的古鍵琴伴奏,在整首協奏曲中,附上一層不著痕跡的甜美音響線條。

史德琳與樂團演奏莫札特的《C大調長笛與樂隊行板,K315(285e)》,只能用天籟之音來形容。多年來,即使聽過史德琳無數的獨奏片段,也可以說已知道她對於美感與色彩的高水平表現,但這次她擔任這首簡短樂曲的獨奏,她充滿仙氣的純美演繹、一顆平凡心的簡約表現,剛好就是最可遇不可求的最精彩而典型的莫札特色調。她徐緩婉約的演繹,從容不逼,但抑揚頓挫中展現的漂亮呼吸,樂句充滿生命力的優雅與自由,音色更是帶著銀光閃閃的晶瑩。樂團在為她作扶持上,亦大概受到了她的感染,弦樂組通透的音色、及雙簧管組及圓號組精緻的樂句塑造,確實為史德琳仿如仙子高歌的旋律,添上美好的拍和。在一小段獨奏華彩中,史德琳清麗脫俗的演繹,更是美得無話可說。她在這首樂曲的演繹,即使是世界級最一流的名家,也不輕易做得到。

格德霍特與樂團上次演奏海頓的《第七交響曲「午」》,水準與技藝之高,實在令人大開眼界。今次再下一城,演奏《第六交響曲「晨」》,令人期待。依然像一首大協奏曲的風格、也依然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由樂團首席格德霍特帶領。第一樂章中的重要主題,上杉晃代(Akio Uesugi)玲瓏輕快的長笛獨奏、與演奏雙簧管的金勞思及福原真美(Mami Fukuhara),在帶出整個樂章的氛圍方面,非常成功。格德霍特在簡單的線條處理上,也一貫地相當優雅,在第二樂章中,他的小提琴獨奏相當漂亮,而他與大提琴首席張培節的互動對答,兩人依舊非常合拍,令人聽得相當開懷。弦樂組的配合也能奏出清麗的古典風格。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更是考驗整個樂團對於掌握輕型演奏的重要一段。上杉晃代與金勞思的表現,漂亮而優美,令人相當滿意。在中段的三重奏中,巴松管在上次的「午」中,份量較不太重要,但這次可說是有獨領風騷的機會。田口美奈子(Minako Taguchi)的巴松管獨奏,她奏出活潑幽默的氣氛,與小步舞曲產生很大的對比。不過當晚聽下來,即使聽到她爽朗的演繹,但樂器本身所發出的聲音好像反應較為模糊,而不夠乾爽清脆。其他幾位低音弦樂首席的合奏帶出頗重的重奏效果。第四樂章對於各首席來說,技巧的要求較高,而不同聲部的接合也重要。樂團首席格德霍特要演奏又要指揮,可算相當繁忙。而在這個迴旋曲樂章中,重複機率最高的長笛首席和小提琴首席,他們的默契十分好,他們音樂上的俏麗風格及準確技巧,亦是令人聽得百聽不厭。不得不提圓號組,每次鏗鏘有力而完美無瑕的演奏,確實為整個樂章錦上添花。雖然樂團在整首交響曲中都表現出色,但相對於上次的靈氣逼人,這次卻顯得有點太緊慎。

整場音樂會的規劃,當然會有一首簡短的新派弦樂團作品,這次選奏帕特(Arvo Pärt)的《巴赫意象 「Collage on B-A-C-H」》,亦為這場音樂會的重點。當中雙簧管、古鍵琴和鋼琴的出現,只是一些輔助的工具。基本上這是一首意念較隨意的作品,對於樂團怎樣掌握色彩層次與力量對比,似乎顯得更為重要。第二樂章為典型的巴羅克風格,再配以二十世紀的不協和手法。金勞思優雅的雙簧管獨奏,穿插於跨世代的對比中,奏出相當出色的韻味。朱偉恆急速地來回於古鍵琴與鋼琴之間,把兩種不同年代的風格展現,亦非常出色。樂團在這個樂章的演繹,亦能做出兩種極端的對比,非常優秀。

而作為真正的巴赫作品,樂團選奏他的《B小調第二管弦組曲》,裡面有很多著名的樂段,而這亦為長笛獨奏的重要作品。客席獨奏史德琳,亦再次亮相。當中的《迴旋曲》為筆者小時候很喜歡的作品,當時為一法國洋酒電視廣告的配樂(題外話:當時還有一個用上韋華第協奏曲的洋酒廣告,但卻找不到是哪首),對於當時從未接觸過古典音樂的我來說,這是一首十分典雅的樂曲。史德琳採取較為從容、較緩慢的速度,令作品的旋律顯得更加高雅,舞蹈的感覺更強烈。樂團與史德琳在《波蘭舞曲》的演繹,無論是節奏還是風格上,都相當動聽,中段的對比亦有極出色的表現。而在《小步舞曲》中,史德琳對於音域較大的音色掌握技巧,非常漂亮,而作品的高貴氣質,亦演繹得相當不俗。唯在最後的《嬉遊曲》中,她的技巧全無問題,但在音量方面,反映出她還是有點氣力不足,不過演繹上還是做到很跳脫的味道。可惜的是,加奏時,她就更加吃力了。對於要演繹整首組曲,長笛獨奏家的臨場體力水平,亦確是一項相當大的考驗。

這套節目作為非正式的「二部曲」,在選曲安排上已相當不錯,類似的格式的確可以無限量複製。單單是韋華第眾多的小提琴協奏曲,已能為相同系列的音樂會作開端。如果只為著同系列的海頓「夜」交響曲,而畫上完美句號,第三砲也確是令人期待的演出。

 

節目:香港小交響樂團《巴赫意象》
日期:2021年7月31日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