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
一幀網上流傳的照片。
時間相信是二戰後、上世紀中期的舊香港。
一位穿著制服的中年工友,想是從事公共交通行業吧。
他坐在樓梯腳,背後是樓房,樓房前面是一度斑駁的牆。也可看到隔鄰舖頭的混凝土門柱,上面寫著「到會」兩字。門柱下放有掃把垃圾鏟,顯然該處是街頭巷尾不十分重要的一隅。
他就在那裡吃飯,盛食物的容器放在一張木製圓凳上,凳子相信是借來的。
照片拍攝的時間相信已是偏涼偏冷的日子 — 他穿的是冬季制服。那麼,吃的飯頂多是溫的,不會是熱的 — 因為那些年,外賣相對是貴的;飯餐大多是早在返工前家裡煮好,然後帶著上班。(較不可能的是家人在吃飯時間煮好才送來,因為一般都須要照顧家中長者/孩子的。那時候,三代同堂處於斗室,不是罕見的事。)
那些年,能夠穿上如此的制服已代表那份工作已有一定的保障,薪酬也不會太低。雖然如此,物質並不充裕,生活消費樣樣都要節省 — 他的一隻鞋子像是張口的。
他不是低著頭享受食物,而是雙眼前望,不乏警覺性。這一餐不會是一頓安樂茶飯。
他右腳旁邊有一隻鐵鍋。那是屬於上門「到會」的,那是一眾廚師、伙記(侍應)帶著食材、爐具、餐具、檯面檯腳,浩浩蕩蕩前往中上人家提供筵席宴會的。
很少照片能夠像這一幀,拍攝的是街頭日常,題材簡單,卻可以令人感受如斯大的反差!
問題是,超越半世紀,到今時今日,社會的貧富不均改善了沒有?
原刊於作者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