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成了日常,所以要戴口罩、檢測、打疫苗、封關、封城等等,也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及工作模式,很多事情都要改為電子及網上模式進行,藝術及文化業界也一樣,網上展覽、藝術節及藝術館應勢發展,對藝術愛好者及收藏者來說,當然是想看實體藝術品,但就算現在疫情稍緩,大部份場所可如常開門,但要到外國還是未能回到以往的水平。

最近知道本地藝術家黃進曦(Stephen Wong)就會在英國畫廊Unit London的網上平台舉行網上展覽(展期:31/8-13/9)。疫情繼續,但展覽也繼續,本地地藝術家在外國舉行展覽也繼續。

或者,就好像在其展覽網頁中引了藝術家的一句話:「In this age of uncertainty, I believe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are getting more important in facing any physical restrictions.」只要有幻想及創意,甚麼阻礙也可衝破。

「今次展覽可說是臨時發生,有聯絡的倫敦畫廊突然說他們有一個很急的檔期,問我要不要,我就說都要啦,因為想試試那邊的反應。內容上面可以說是剛在Gallery Exit舉行的個展「孤高的旅程」(A Grand Tour in Google Earth)的延續,用一個公路旅行的概念,有6張細尺寸的作品,選了6個typical地方,其中一個是香港地方,又揀了我自己屋企裡面儲開的玩具車,一幅一架,就好像一個公路旅行那樣。」原來,香港的是扎山道,外國就是義大利的多洛米蒂山、英國的多佛白色懸崖、法國的聖米歇爾山、日本的富士山、美國的馬特諾瑪瀑布。

據藝術家表示,倫敦畫廊做事相當爽快清晰,那邊有些客看過他的作品,就已經話有想做commission的,覺得他們能力是OK的,之後的合作究竟如何,暫時真的沒有概念,因為他未試過同香港以外的畫廊合作。「我覺得今次展覽都是試水溫的,我不知算不算是外國第一個正式的個展,但咁如果這個之後也要跟他們再溝通,會不會下年可以發生到一個實體的展覽。」

「我未試過做純粹的線上展覽,這平台除了展示作品圖片,也要我去拍片做簡介,另外就有十條問題要我答,一個獨立的網頁有文字、作品及錄像,唯一就是看不到真跡囉。」

另外有一個小節,原來每場展覽所有收益的10%,都會捐贈給藝術家選擇的慈善機構或非營利組織,而黃進曦就選了Ocean Recovery Alliance。

其實,應該很很人也喜歡及留意黃進曦,因為他這些年來都以風景畫取得認同,無論是他到香港不同地方寫生所畫的風景畫,或是多年前的電玩風景系列或從Google Earth上的風景系列,又或是那些幻想出來的小山小島系列,都可以看到藝術家這些年來對風景創作的一種堅持,是寫實也好,是幻想也好,是真實與虛構合併也好,是藝術家對景覲的持續探索——就算疫情影響習以為常的規律,未能外出旅遊,那就在用電腦,透過Google Earth在熒幕前漫遊世界,也可以畫出各地風光,足不出戶,也可以來一段虛擬旅程,也可以來一次風景寫生。

筆者也有想過,畫風景究竟是一樣甚麼的東西?畫壯麗山河或寧靜村莊,畫風起雲湧或寂靜森林,是純粹的記錄,抑或是藝術家的心情,是跟藝術家生活有關係的風景,或是對未來的一種幻想憧憬。

如果在畫中找到一絲熟悉感,可能是某座曾到過的山,又或是經過的路,就當是一種對社會發展過程的記錄吧,因為變化總是有的,過去已消失,未來又不知如何,唯有珍惜當下。或者,就當風景畫是一種對當下的一種捕捉。

當如果不是看到畫中香港的某座山,某條路,又或是外國某個景點,也不知道原來是那個模樣時,那幅畫就不只是一幅了,是記錄、回憶、期望的一種混合存在,也是一種對珍惜現在的溫柔提醒。

當看到有新聞說,有人在Google Maps的街景功能中找到去世親人的身影,就好像對方仍未離開一樣,虛擬的風景意外是逝去親人的記錄,回憶意外地存在,也是要珍惜眼前人的提醒。

就算你覺得他的作品採用傳統題材及物料,但筆者認為有強烈的現代感覺,不是把山水風景刻劃為靜寂,不是在繪製而已,而是添上難以壓抑的感覺,將自己的觀察及感受一同轉化成一種富有熟識感的景觀,有時是偏向寫實,有時是偏向幻想,令作品中的山峰、樹木、海岸等充滿令人親切的動感。

一直都覺得在云云年輕本地藝術家中,黃進曦算是其中一位最勤力及堅持的,近年展覽一個接一個,又有參加Art Basel等博覽會,看到其作品銷情也非常不錯,多少人會以風景畫為主要媒介,不是一兩幅那種,而是持之以恆,會自己出去郊外寫生繪畫,也會結合其他風格,發展。

最後,如果這次網上展覽也大賣,希望倫敦畫廊可以完成黃進曦的心願,在未來能撮合他和藝術大師John Constable(1776 —1837)搞一個聯展啦,請如果真的成事,不知以何方式請大師「現身」開幕禮呢!?

筆者並非要說甚麼大道理,只是有時候看得多,有所感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