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 40 萬年來因周期性降雨量增加 至少出現 5 波人類「移民潮」
「移民」是近期熱話,人類史上也有多次的「移民潮」。最新刊於《自然》的研究指,過去 40 萬年因為連接非洲與歐亞大陸的阿拉伯半島降雨量增加令當地植被茂盛資源較為豐富,人類曾至少有 5 波遷入阿拉伯半島,並在當地衍生出不同的文化。
團隊透過在沙特阿拉伯北部的內夫得沙漠 (Nefud) 曾經是古老湖泊的數個遺址中,挖掘出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推斷出該結論,並從中找到 40 萬年來該地區的人類遷徙模式。
有参與研究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考古學家 Huw Groucutt 指出,在過去阿拉伯長期都被視為一個無人佔據的地方,而研究表明學界對全球廣大地區的人類演化史仍然所知甚少,並顯示當中仍然存在許多驚喜。
團隊所找到的一些文物亦是阿拉伯已知最古老的人類佔據證據,向當地遷徙的人可分為兩組,採用早期阿舍利技術 (Acheulean) ,即使用簡單手斧的文化和採用晚期舊石器時代中期技術,有更先進的石斧頭和刀的文化。
利用釋光測年法 (luminescence dating) 鑑定挖掘出的文物,團隊可了解人類和其他動物隨時間的活動。測年法根據樣本所釋放光子的能量判斷出樣本自從上一次被加熱或被陽光照射後至今所接受的環境背景輻射能量總和,而推算出其歷史。
團隊指,阿拉伯遷徙活動的爆發於 40、30、20、13-7.5 和 5.5 萬年前出現,在這些時段中,隨著更規律降雨量出現,乾旱的阿拉伯荒野變成更為宜居的草原。團隊又表明,文物記錄顯示這些時段一開始時有長距離的擴散,然後是局部變化,最後是群族收縮。
發現同時顯示,阿拉伯被一系列古人類佔據,他們有可能屬不同物種,並展示了氣候變化如何推動和吸引人進入世界各個不同地區,但實際屬何個人族成員仍不得而知。就過去 40 萬年的阿拉伯而言,「移民」似乎是出於機會主義,因為不同社群都注意到周圍棲息地的變化並相應地遷移。
無参與研究的耶魯大學古人類學家 Jessica Thompson 向《科學》表示,結果支持典型的嚴酷沙漠周期性綠化在人類遷出非洲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的說法提供了最好的證據與支持,證明不同人口通過亞洲西端、位於埃及的西奈半島 (Sinai Penisula) 衝出非洲大陸。她形容:「有湖泊就會有人,他們總會找到去那裡的路。」
來源:
Science, Lush wetlands lured waves of early humans out of Africa, stone tools suggest, 1 September 2021
Science Alert, Over 400,000 Years, Climate Change Lured Ancient Humans Into Arabia Several Times, 2 August 2021
報告:
Groucutt, H.S., White, T.S., Scerri, E.M.L. & et al. (2021). Multiple hominin dispersals into Southwest Asia over the past 400,000 years. Nature. doi: 10.1038/s41586-021-03863-y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