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獷之美】香港粗獷主義建築展覽 平反誤解探討保育
邵氏片場、中大眾志堂、聖士提反書院、葵涌東海工業大廈……這些散落各區的建築物可能平實得難以察覺,甚或被人覺得外觀笨拙醜陋,但香港建築師彭展華偏偏為著這份「粗獷之美」而著迷。有感於坊間對粗獷主義建築普遍存有誤解,他特意透過研究本地例子進行平反,發現粗獷建築盛行於戰後香港,正好「反映當時社會樸實無華、追求基本生活質素的人文精神」。
粗獷主義(Brutalism)起源自 1950 年代,提倡「 讓建築呈現出最客觀的現實」的概念,追求真實的材料運用,如實地設計當下社會現況。彭展華(Bob)認為,粗獷主義建築長年備受誤解。有人認為風格與城市空間格格不入,亦有人批評混凝土的外觀「冰冷無味,殘破不堪」。去年,他獲得「信言設計大使」(Design Trust)資助,展開香港粗野主義建築的歷史和美學研究,發掘本地及亞洲地區的粗野主義例子。部分研究成果今日(9 月 3 日)起在 openground 以「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的展覽示人。
展覽陳列 15 棟香港粗獷建築代表作,分別出自何弢、潘演強、潘祖堯、潘衍壽、周啟謙等留學英美回流的建築師,或長居香港的外國建築師,例如賈雅倫、甘洺、白自覺等。Bob 解釋,「粗獷主義」流行於二戰後的 1950 至 1980 年代,全球經濟起飛,社會風氣「追求直實坦白」;當時香港的建築設計亦回應到世界建築潮流,「反映出當時香港社會的人文風景:樸實無華,追求基本生活質素的精神」。
社會不斷發展之際,保育浪潮也相繼迭起,不過 Bob 擔心被視為「不美觀」、「格格不入」、「冰冷無味」的粗獷主義建築命運「或許更加坎坷」,期望藉著今次展覽打開討論,邀請大眾一起思考香港粗獷主義建築的去與留。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
日期:即日起至 2021 年 9 月 17 日
時間:12noon - 19:00(星期一休息)
地點:openground (九龍深水埗大南街198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