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供

【文/低碳想創坊研究員 李育成、低碳想創坊研究總監 施日莊】

一些人以為,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及社會和民生問題那麼緊迫。不過,作為2018年啟動的巴黎氣候監察計劃的一部份[1] ,低碳想創坊正要通過與活躍在各種問題上的公民社會進行一系列氣候社區對話,反映並討論社會民生和氣候變化問題之間的莫大關係。

氣候社區對話的目的是要尋求解決全球變暖對民生的影響,以及轉型到未來淨零碳經濟的措施對社會的影響。這正是「公義轉型」[2] 概念的核心,旨在確保氣候政策在落實之餘,必須保護那些易受綠色轉型期間可能出現的失業或物價上漲影響的社區成員。

本著「塔拉諾阿 (Talanoa) 對話」的精神達到公義轉型

2018 年,低碳想創坊舉辦了香港第一場「塔拉諾阿對話」(會議成果見附錄一)。塔拉諾阿的概念源於南太平洋島嶼社區解決問題的傳統做法,並在斐濟成為 2017 年氣候峰會第 23 次締約方會議 (COP23) 的東道主時得到聯合國推動。塔拉諾阿代表了一個以講故事為基礎的參與式和透明的討論過程,促進各方不互相指責,而是互相支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香港塔拉諾阿對話將學術界、商界、金融界和非政府組織匯聚在一起,解決聯合國氣候峰會提出的指導性問題:我們現在處於什麼位置?我們要達到什麼?我們如何達到成果?這場香港的塔拉諾阿對話的結果已提交聯合國氣候變化秘書處,並在氣候協議塔拉諾阿對話門戶網站上展示。

第一場社區對話會於 2020 年 9 月在九龍荔枝角夢創成真舉行,首先以劏房居民作為主題,目的是讓一群關心劏房居民居住環境的同路人,以氣候危機的前提下一起探討高密度的生活空間問題,合力尋找切合適足住屋的解決方案。

氣候變化和新冠肺炎威脅劏房居民

住屋問題一直是今日香港不少勞苦大眾每天都要面對的難題。從天台屋、籠屋、板間房到劏房的出現,居住環境擠迫而惡劣。到目前為止,有 20 多萬人居住在劏房中[3]。香港天氣本已普遍潮濕又炎熱,加上近年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雙重威脅,加劇了這種住屋原有的問題,而居民正不成比例地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引起了社會日益的關注。

我們邀請了香港關注房屋問題、社會服務機構、環保組織和學者(名單在附錄二中)等一同就劏房居民可以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進行了一場難得的跨界別交流與對話。

在今天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情況下,由於這類房屋一般都是通風欠佳,而且劏房互相接駁喉管、會增加傳染風險。另一方面,劏房居民長時間處於抗疫狀態,處理極大精神壓力和出現負面情緒,包括憂慮、抑鬱、情緒受困擾、食慾不振, 以至失眠等症狀。

在這個背景下,劏房居民有更多時間被迫留在室內。可是,由於負擔不起高昂的電費而關掉冷氣,很多劏房居民出現健康問題或是室內中暑。即使政府有提供電費補貼,但補貼都落在業主手上,而業主沒有誘因把政府的電費補貼向租戶回贈。

氣候變化、新冠肺炎對劏房居民的影響,足以讓人反思我們的城市住屋不平等的問題。

跨界交流增進了對氣候影響的了解

與會者均認為人均居住面積需要有最少 50 平方呎,床可以夠長躺平和伸直雙腳;需要有充足的儲物空間、用膳空間、活動空間和睡眠空間,要有獨立廚房和廁所。此外,居所也需要有一定私隱度和私人空間。具備隔音措施,良好的通風系統,充足的光源,環境要安全、衛生並且有良好的鄰舍關係。

要達到履行適足住屋權,除了設定上述標準,運用創新科技、跨界別合作、法例規管上的創新等方案都值得我們探索。與會者給了下列具體建議:

  1. 善用閒置空間:利用閑置空間例如天台或公共酒店作為過渡性居住房屋。
  2. 借鑒其他國家使用的合住模式,以減輕私人居住空間狹小的問題。
  3. 新冠肺炎導致員工增加在家工作的機會,讓人重新思考對實體辦公室的需求,釋放空間興建住屋。
  4. 解決能源貧困問題:現時,劏房居民因沒有獨立的電錶而須繳交高昂的電費,因此不能受惠於現行的電費資助計劃。獨立電錶可以使補貼計劃更有效。為劏房家庭安裝智能電錶將提供更多節能電器更好的機會,並鼓勵節能行為。
  5. 跨界民間行動,善用社區資源:非牟利團體也可以提供跨專業合作平台,着力推動民間集體行動協助劏房居民應對氣候變化,例如「不是垃圾站」便是一個成功由民間發起跨界環保活動的例子。跨界合作也有助於促進社會討論,增加凝聚力。
  6. 提倡修改有關法律:特區政府應該考慮在樓宇結構安全設施、租務管制等條例上,修改或加入適應氣候變化、保障租客的基本居住條件等要求。

特區政府有責任滿足適足住屋的要求

事實上,根據聯合國《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第十一條第一款,人人均有權享受「其本人及家屬所需之適當生活程度,包括適當之衣食住及不斷改善之生活環境」[4]。當中相關委員會更就適足住屋權提出了七大標準[5],包括居所穩定性、基本設施提供、可負擔性、居所適切性、無障礙、地點、文化處境。香港特別行政區跟隨中國作為該聯合國公約締約方,也根據《基本法》第 39(1) 條訂明,《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予以實施」,是有責任和義務本著公約的精神履行有關要求。

總而言之,從政府、學者到民間社會都可以擔當不同的角色,改善劏房環境應對氣候變化,也可以讓劏房居民參與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政府可以審視並修改相關法律,研究政策改善樓宇結構,善用社會空間和土地,與電力公司合作解決能源貧窮,支持學者進行改善環境衛生的科研,而民間社會也可進行跨界行動,善用社區資源並促進社區討論。唯有各界通力合作,劏民居民才有望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附錄一
香港首屆塔拉諾阿氣候對話:建立信任和抱負(2018 年 9 月 14 日)

附錄二
低碳想創坊邀請到不同團體及專家(共 20 人)參與第一次社區跨界別對話,包括 (排名不分先後):

  • 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
  • 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
  •  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
  • 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 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 嶺南大學創業行動
  •  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
  •  中西區區議員彭家浩
  •  沙田區區議員周曉嵐
  •  東區區議員韋少力
  •  夢創成真
  •  醫護行者
  •  綠領行動
  •  350HK
  •  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

  1. ^ 巴黎氣候監察計劃是根據巴黎氣候協議的精神和文本,以及與其他東亞城市比較,監察香港特別行政區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表現。該計劃的另一項主要工作是培訓香港青年參與國際氣候會議和其他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倡議。
  2. ^ 「公義轉型」被列為巴黎氣候協議的其中一項關鍵原則:「考慮到勞動力公義轉型以及根據國定的發展優先事項創造體面工作和高質量就業的當務之急。」(請參閱:https://unfccc.int/files/essential_background/convention/application/pdf/english_paris_agreement.pdf) 
  3. ^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報告(2021 年 3 月)," 運輸及房屋局「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秘書處. https://www.thb.gov.hk/eng/contact/housing/studyOnTenancyControl_Report.pdf (Accessed on 17 August 2021) 
  4. ^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聯合國公約與宣言檢索系統,. 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files/A-RES-2200-XXI.shtml. Accessed on 17 August 2021.
  5. ^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Fact Sheet No. 21/Rev. 1, United Nations, p. 3. https://www.ohchr.org/documents/publications/fs21_rev_1_housing_en.pdf. Accessed on 17 August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