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來源:Dominik Pearce @ Unsplash

【文:Gunslinger 不曾遠去的硝煙】

二十年前的 9 月 11 日,對紐約人來說,本來一個尋常的上班日,卻被恐怖所籠罩。無論是身在恐襲現場附近的美國人,還是遠隔重洋的世界各國人們,皆震驚地看着兩架民航客機先後撞向紐約地標世界貿易中心,使兩座摩天大樓及周邊建築頃刻倒塌。另一客機撞向美國國防部總部華盛頓五角大樓,以及一架客機墜毀賓夕凡尼亞州的空曠草地,震驚全世界。

被忽視的情報

在襲擊發生前,阿富汗便已傳來不少情報,北方聯盟領袖馬蘇德將軍(احمد شاه مسعود‎)在 9 月 9 日被偽裝成沙特阿拉伯記者的阿蓋達殺手暗殺一事,已經引起各國情報系統的警戒,美國中央情報局還收到了數起阿蓋達密謀襲擊美國的情報,如阿蓋達分子正特地學習駕駛飛機卻沒有學習降落,當中更有情報是來自為阿蓋達提供庇護的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外交部長穆塔瓦基爾(وکيل احمد متوکل),當時部分溫和派的成員深恐阿蓋達的極端做法會使塔利班在國際形象一落千丈,故嘗試與阿蓋達割蓆,只是,這些情報都被美國政府忽視。

恐怖的一天

到了 9 月 11 日,本來在世界貿易中心營營役役上班,正在商場上搏殺的人們,瞬間被濃煙與恐懼吞沒。來自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黎巴嫩、埃及的 19 名劫機者以刀、胡椒噴霧及偽裝的炸彈,劫持了四部客機。早上 8 時 46 分,由波士頓飛往洛杉磯的波音 767-223ER 美國航空 11 號航班,首先撞向世貿中心北座大樓,17 分鐘後,同樣由波士頓飛往洛杉磯的波音 767-222 聯合航空 175 號航班撞向了南座大樓。當大批警察及消防救援人員,包括管理大樓的紐約港務局警隊人員在世貿中心進行搜救時,兩幢大樓在大火持續約一小時後突然倒塌,整個世貿中心建築群連附近建築全部被毀,大批來不及逃生的人及附近工作與圍觀的民眾同樣被波及,連同兩架飛機上的人共造成 2,749 人死亡或失蹤,當中包括了 87 個國家的民眾。兩部航機撞向大樓後,從華盛頓飛往洛杉磯的波音 757-223 美國航空 77 號航班被劫,於 9 時 37 分撞入五角大樓,不過由於五角大樓最近完成加固工程,故只有部分建築被撞毀,除機上 64 人外,造成地面 125 人死亡。由紐澤西州紐瓦克飛往三藩市的波音 757-200 聯合航空 93 號航班本來同被劫持,有指可能會被用作撞向白宮或國會山莊之用,但當機上乘客得知世貿中心被民航客機撞毀時,在一聲「Let's roll!」下,決定衝進駕駛艙從劫機者手中奪取航機,最後於 10 時 03 分墜毀賓夕凡尼亞州尚克斯維爾鎮(Shanksville),機上 44 人罹難,但避免了撞向市區建築造成更大傷亡。

襲擊後的全國戒嚴

事件發生時,無論是聯邦航空管理局與各控制中心還是北美防空司令部皆陷入一片混亂,大量已證實及未能證實的情報充斥,需要一段時間去理清,因而花了一段時間才能在襲擊發生後調派足夠戰機去守衛機要地帶。整個美國空域所有飛機被下令迫降國內及加拿大指定機場,全面實行禁飛令,只有軍機及政府專機繼續飛行。總統喬治布殊被安排乘坐空軍一號到奧法空軍基地(Offutt Air Force Base),轉乘被稱為「末日客機」的 E4-B 國家空中指揮中心在安全的高空指揮大局,副總統切尼則被先被安排躲進白宮地堡,再轉移到大衛營北面的烏鴉岩戰備指揮中心(Raven Rock Mountain Complex, Site R)。其他政府高官皆紛紛被安排撤離,部分被安排到維珍尼亞州的氣象山緊急行動中心(Mount Weather 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er)。國會全員被安排到新的秘密避難地點,同時科羅拉多州錫安山的空軍緊急指揮中心(Cheyenne Mountain Air Force Station)正式啟用。全國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嚴防再守恐襲,持續了整個 9 月。

美國的反擊

襲擊後,美國的情報與調查機構重新審視之前的情報,鎖定了策劃是次襲擊的阿蓋達組織。雖然阿蓋達並未有公開宣佈對事件負責,但情報仍顯示阿蓋達乃幕後策劃者,後來 2004 年半島電視台找到一段錄影片段,阿蓋達領導拉登(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ض بن لادن‎)承認因美國偏袒以色列的做法,使阿蓋達產生襲擊美國的念頭,另外也有一段錄音顯示拉登親口承認指揮 19 名劫機者發動襲擊,同時伊拉克的阿蓋達領導人扎卡維(أبو مصعب الزرقاوي‎)也被認定參與其中。另外,曾策劃過 1993 年世貿中心爆炸案的巴基斯坦極端主義者哈立德.謝赫(خالد شيخ محمد‎)也被認定策劃於 911 事件後對數座美國地標建築策劃二次打擊,他與扎卡維皆於 2006 年分別被美軍逮捕及擊斃。是次襲擊的嚴重程度,一些與美國有矛盾的國家如伊朗、利比亞、巴勒斯坦也一致譴責,就連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也有份譴責事件,但因塔利班不肯把拉登等人交出,只同意在國內的伊斯蘭法庭審訊 911 事件的策劃者,故美國把矛頭指向了塔利班。同年 10 月,美國決定率領北約國家突襲阿富汗,開啟了 20 年的阿富汗戰爭,在一個月時間內佔領了阿富汗,另外在 2003 年揮軍懷疑擁有大殺傷力武器及暗助恐怖份子的伊拉克,直到美國於 2011 年從伊拉克撤兵並擊斃拉登,以及 2021 年從阿富汗撤兵為止。美國扶持的伊拉克政府仍正常運作,但阿富汗共和國政府卻再次被塔利班打敗。

反恐時代的來臨

反恐戰爭的展開,象徵着美國的首要國策已從後冷戰時代專注國際經濟合作,轉為反恐,國家安全及反恐已成為美國的頭等大事,美軍的首要任務也一度從提防俄羅斯改為反恐。同時,對反恐的重視,也影響了世界各國,歐洲以及中俄多國皆把反恐列作國家的主要目標,與美國一樣花大筆預算於反恐上,只是中俄等國會同時把國內的分離勢力定性為恐怖組織,藉反恐這項新「普世價值」來處理這些影響政權穩定的政權眼中釘。只要是冠上涉及恐怖主義的被告,就算只是單純說了些被政府視作敏感的言論,一般只會迎來重判,難有勝算。自此以後,全世界都加強安全檢查及情報搜集,以防恐怖襲擊出現。首當其衝的是航空業,全球絕大部分機場皆會嚴格檢查行李及旅客,嚴禁任何可用作襲擊之用的物品如小刀甚至指甲鉗隨身帶上機,美國部分主要機場更會對旅客實行全身掃描,以確保旅客不會偷偷攜帶違禁品上機。另外,美國和以色列不只會在機上派駐便衣空中警察,更會抽查一些背景可疑的旅客如曾去過中東戰地旅行的旅客盤問,以確保他們並非幕後另有所圖。

情報主導的時代

另一明顯改變的,是各國情報部門的權限。不少國家的情報部門皆會以反恐為名,暗中監視一些有特定背景如來自指定國家指定宗教及與部分人物有往來的人,防止他們幕後策劃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同時,各國搜集不少市民的個人資料及網絡活動,以大數據分析技術,來收集各式各樣的情報。表面上,這是為了防止有未被列入監察名單者暗中策劃罪案,但同時也幫助政府使用這些資料來達到其他目的,如監察異見聲音。

警察軍事化的時代

各國執法部門的軍事化,則較易被民眾看到。不少反恐部門及專責反恐的特警隊伍如香港的反恐特勤隊(CTRU)相繼成立,專門巡邏基要地點,處理恐怖襲擊,以及收集情報預防恐怖勢力入侵。不少執法部門皆獲的大批預算去提升裝備及進行反恐訓練,美國有好些地方的警隊便大批購入軍用器材如裝甲車及軍用槍械,以及聘請前軍人擔任警察。雖然,不少城市沒有太大恐襲風險,但卻擁有遠超日常所需的警力及裝備。在警察軍事化之下,警察的反恐能力確實得以提升,可警察濫權的情況卻相當嚴重,鐵腕處理的軍事思維影響了不少警察,使不少前線警員習慣以強硬但不合符程序公義的手段處理案件,在鎮壓示威時濫用武力的情況更為明顯。

美國有否更安全

要說後 911 時代,美國是否更安全,從本土恐怖襲擊事件近年減少的結果來看,確實比以前安全。嚴格的安全檢查,慎密的反恐情報收集及防範,還有重裝特警與重刑的阻嚇,確實減少了恐怖活動出現,但不代表在海外就真的安全。美國與部分國家的矛盾增加,使美國人更易成為遇襲對象。伊斯蘭國肆虐時,其他國家如歐洲的恐襲風險增加,使美國人更容易成為遇襲對象,在美軍駐紮阿富汗及伊拉克時,不少美軍與美國承包商經常成為當地恐怖組織如塔利班與阿蓋達的襲擊對象,死亡人數遠比美軍攻克塔利班政權及薩達姆政權時為高。從這一角度來看,美國人並不一定比起以往安全,各國恐怖襲擊事件的增加,全世界面對恐怖襲擊的風險比起 911 前可能更高。就算伊斯蘭國幾乎被殲滅後,全球的恐襲風險仍舊存在,不少人仍活在恐襲陰霾中。

反恐 vs 公民權利

若是把公民權利也考慮進來,各國反恐政策對公民權利、個人私隱、司法獨立的影響,已為各國公民社會所批評。一般人遭遇恐怖襲擊的機率不高,但遭到制度暴力的機率相對較高,公民會否視之為安全,每人皆會有自己的答案。反恐時代,全世界有否更安全,留給每個人判斷。

 

原刊於不曾遠去的硝煙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