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基因公司籌得 1500 萬美元冀「復活」長毛象
一家由科學家及企業家新成立的生物科學基因公司籌得 1500 萬美元,目標是要將幾千年前滅絕的長毛象「復活」。
新公司名為 Colossal,創辦人包括科技軟件企業家 Ben Lamm 及曾開創新基因編輯方法的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George Church。Colossal 周一(13 日)宣布,初步籌得 1500 萬美元展開這項驚人計劃,將用以支持 George Church 的研究。
透過基因編輯製造外表和行為似長毛象的大象
初步計劃是從永久凍土中找到的長毛象基因,結合亞洲大象的皮膚細胞,並重新編程,製造出大象與長毛象的混種胚胎。
這些混種胚胎將放進代孕母象的子宮或人造子宮,如果一切順利,研究人員期望以 6 年時間產出首批混種小長毛象。
George Church 接受《衛報》訪問時說,目標是要製造能抵禦攝氏零下 40 度嚴寒天氣的大象,但其外表及行徑將與長毛象相似。整個計劃的賣點說得宏大,包括保育凍土,甚至有助對抗氣候暖化,然後還有協助保育瀕臨絕種的亞洲大象,為他們注入能在北極廣闊草原生活的特質,包括透過基因編輯,加入長毛及厚厚的皮下脂肪層。公司口號之一是「為了地球,為了動物,為了未來。我們為明日而進化。」(For the Planet。For the animals. For the future。We are evolving for the sake of tomorrow. )
引發嚴峻科學倫理問題
有科學家質疑 Colossal 的計劃難度太高,以往亦從未有人成功在大象身上取出卵子。如果計劃失敗,研究人員將會研究把普通大象的組織轉化為幹細胞,並可能在實驗室把它們發展成胚胎。即使 Colossal 成功製造出貌似長毛象的小象,也需面對嚴峻倫理問題;製造一種人類對其認知極少的生物是否合乎人道? 誰有權決定這些大象可以回歸大自然從而可能永久改變凍土帶苔原的生態系統?
倫敦經濟學院哲學家 Heather Bushman 就指出,母象與小象的關係極密切而且長久,在實驗室內培育出來的小長毛象是沒有母親的,誰來長時間照料牠們?她認為 Colossal 的科學家必須考量是否值得為保育凍土苔原而為新生命帶來痛苦。
今日的凍土帶自然植被以苔蘚為主,但萬幾年前的長毛象時代,凍土帶主要是草原。部分科學家相信,長毛象是這一生態系統的重要工程師,牠們擊倒樹木,踐踏及壓實泥土,分解苔蘚,其糞便則為草原的肥料。
「復活」長毛象工程浩大 遠水難求近火?
俄羅斯生態學家為了保育西伯利亞一個保護區,希望將當地的苔原變回草原,特別引進了野牛和其他生物物種,並將該保護區命名為「更新世公園」(Pleistocene Park)。George Church 稱「復活」長毛象工程將比俄羅斯的方法來得更有效率,只要凍土帶草原恢復,就有望則止凍土持續融化和侵蝕,甚至有助鎖住吸熱的二氧化碳。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進化生物學家 Dr Victoria Herridge 直言這是異想天開:「以一群長毛象來為北極做地球工程根本不可行,當中涉及的規模太巨大,你要動用數以千百計的長毛象群,每隻需時 22 個孕育,再要 30 年才生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