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重慶大廈(資料圖片)

【文: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服務團出版刊物《聞聲》】

作者按: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服務團出版第七期《聞聲》—「疫勢」,紀錄社會上不同領域的人在這疫症時代下與疫情共存的故事。出版團隊聯絡了四個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士,期望帶領讀者了解他們於這次疫情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疫情以嚟,都影響咗生意有六成……」從重慶大廈的大門直走,穿過幾條樓梯,便會看到座落在大廈一角的印度餐廳。店主 Jacky 從印度來港已整整 51 年,從他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也能得知。我們於近幾年來經歷的,店主 Jacky 也一同經歷。

重慶大廈建於 1961 年,當時於尖沙嘴區中算是比較新式的樓宇。到 70 至 80 年代,不少少數族裔人士開始進駐,令重慶大廈多了充滿異國風情的商店和食肆。近年來,重慶大廈慢慢變成少數族裔人士在香港的標誌,更成為無數外國遊客到訪香港時定必到訪的旅遊熱點。

外地遊客減少 生意模式微調

過去一年疫情襲港,各國為保障國民安全,相繼「封關」,市民未能外出旅遊固然傷心,但對於經歷完社會運動的香港來說,零售業更是步入寒冬。根據店主 Jacky 所述,重慶大廈以往大多靠旅客到訪消費作經濟支柱,但疫情之下,各地對外國旅客設立了各樣限制,香港亦然,訪港旅客因而大幅減少,到訪重慶大廈的外國旅客自然亦隨之減少,令重慶大廈裏的商戶收入大減,面臨經營困難。

可幸的是有危便有機,Jacky 表示疫情開始以來,雖外國遊客減少,但香港居民到訪重慶大廈的次數卻不減反增。以往重慶大廈多為香港的旅遊地點,較少本地市民到訪,但正正因為疫情,令 Jacky 等商戶店主開始著眼於本地旅遊的發展。只要上網搜尋,各式各樣的重慶大廈本地團馬上映入眼簾。「一個食過,介紹其他人嚟食,嚟下嚟下就旺返。」Jacky 和其他店主一樣,努力掙扎求存,盼在香港市民中建立口碑,盡力維持生意。

政府防疫措施

然而,疫情之下,要建立本地市民的生意並非易事。於 2021 年初,尖沙嘴成為「疫區」,政府多次強制圍封確診者所居住的大廈,重慶大廈亦無可幸免。這間接減退不少本地居民到訪的意欲。除了強制圍封及檢測外,政府為控制疫情選擇向食肆和不同娛樂場所「開刀」,訂立不同防疫措施,包括限制餐廳可容納的人數,疫情較嚴重時政府更下令禁止堂食,食客人數大減,對全港零售業及食肆影響極大,更莫說位於尖沙嘴區的重慶大廈。

Jacky 亦表示政府的防疫措施對其生意影響頗大,「連坐嘅人數都少咗,梗係會影響生意!」不同防疫措施的成立理所當然會有其原因,社會的各個界別都有責任為香港的公共衛生出一分力。反之,政府亦同樣有責任於疫情這個艱難的時候支持商戶及其他組織,如政府於 2020 年共推出兩期「保就業」措施,只要公司僱主保證於接受補貼期間不會裁員,便可以接受為期兩次的資助。對於這些疫情下的資助,Jacky 表示支持,亦認為此舉有效支持餐廳的運作,同時保障員工的權益,減少被裁員的機會。由此可見,疫情的確衝擊著不同行業,而政府亦有責任向不同產業提供援助。

學會與疫情共存

疫情於全球肆虐已久,出門戴口罩、減少大型聚會等這些「新常態」彷佛已見怪不怪。我們升斗小民固然要學習如何在此常態中生存,商業世界亦然,無論是少數族裔的餐廳,百年老店,或是連鎖超級市場,都在掙扎求存。

過去數年,不同事情彷彿將我們拉近,但又突然拉遠。疫情至今已過一年有餘,各國疫情仍未算穩定,Jacky 寄語香港政府需要更用心把關疫情,讓生活回復正常。但願疫情能早日結束,有一天我們都能夠除罩相見。不怕困難,堅持到底,也許這就是我們都有的「香港精神」。

 

《聞聲》網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