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海洋溶氧量跌 魚類遷淺水區 憂增過度捕撈風險
魚類透過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呼吸維持生命,不幸的是,整個海洋中的溶氧量正因氣候變化不斷下降,令魚類需要游離原本棲息海域。最新刊於 Global Change Biology 的研究發現,近 20 種海魚會在低氧條件下遷移到淺水區,凸顯漁業管理和魚類保育的重要性。
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和南卡羅萊納大學的團隊於 1995–2009 年期間在南加州海峽群島的三個岩礁,進行水底目測魚類調查。該地區的特點是水深梯度陡峭,團隊能夠分析 50、150 和 300 米水深的魚類分佈,並同時量度每條魚的長度。
團隊指出,有 60 種魚類經常在有關地區出現,而在 15 年間有 4 個物種遷移到更深水位置, 19 個則遷移到較淺水域。
研究首席作者、南卡羅萊納大學地球、海洋與環境學院助理教授 Erin Meyer-Gutbrod 指出,調查發現所有深度的溶氧量都在下跌,魚類傾向上游到較淺水、溶氧量相對較高的水域。
有多種原因可以導致海水溶氧量下降,例如生態、季節和風暴變化,但他估計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海水暖化,因為較和暖的海水含有較少的溶氧。
魚在淺水中也更易呼吸,因為溶氧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海表與大氣混合。不幸的是,暖化導致涼爽的深水和溫暖的海表水之間的密度差異,產生了海洋分層,令氧氣難以混合到深水處。
除了溶氧量外,團隊還測量了海水溫度和鹽度,發現該兩個指標在 15 年內均保持相對穩定。
團隊警告,這種魚水向上棲息趨勢的後果可能很嚴重,令某些物種最終可能會被推到生理無法應對的水域。另外其他研究已表明,不斷升高的海表溫度正驅使原本淺水魚類潛到較深位置,代表魚類棲息水域可能因熱力與溶氧量壓縮,整體魚類棲息水域深度範圍會隨時間推移越來越窄。
這種趨勢可能會令各魚類群族更集中,可能更易被捕獲,或增加滅絕的風險造成災難性後果。
來源: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Low oxygen levels are pushing fish into shallower waters, 16 September 2021
報告:
Meyer-Gutbrod, E., Kui, L., Miller, R. & et al. (2021). Moving on up: Vertical distribution shifts in rocky reef fish species during climate-driven decline in dissolved oxygen from 1995 to 2009. Global Change Biology. doi: 10.1111/gcb.15821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