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瀚戰》 — 如夢初醒,「this is just the beginning」
《沙丘瀚戰》(Dune)原定於上年全球公映,但因為疫情持續,映期推至今年。與此同時,片商在上年公布了電影將會在戲院及HBO Max串流平台同步上映,惹來導演及演員們的強烈不滿。可是,不滿還不滿,《沙丘》仍然會如期在串流平台上架。但必須承認,這必定是一部屬於在戲院播放的電影。
美指、服裝、攝影、場景設計都是史詩級的。那壯闊浩瀚的沙漠,用廣鏡拍攝人物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充滿空間感設計的宮廷盡顯人心的疏離;沙蟲每一根爪牙舞出的氣勢(有看過David Lynch的《沙丘》會更有同感);Atreides家族、Harkonnen家族及部隊、Fremen部族的獨特服飾,如Duncan Idaho (Jason Momoa)最後穿的中世紀王子裝束突顯其忠義君子的性格等等,都必定是在戲院大銀幕上才能感受到那澎湃的氣勢及巨細無遺的細節。
配樂方面則是見仁見智。好的配樂首先不要喧賓奪主,而往往Hans Zimmer的配樂會容易令人「震撼」得出戲,《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是其中一個例子。《沙丘》也有同樣問題。當畫面上已有很多動作進行中,突如其來的聲響會容易令觀眾抽離。只是,無可否認,《沙丘》是一部節奏緩慢的電影,對於主流觀眾來說,這標誌性的配樂還是有某程度上的作用,能帶領觀眾多一點耐性等到戲肉。若要選擇的話,我還是獨愛導演之前的長期配樂師夥伴Jóhann Johannsson,可惜他於2018年自盡離世。
(劇透注意)
《沙丘》的壯麗畫面配上高水準技術,各方面都是上乘的,但坊間的影評卻頗為參差。最多人批評的是電影沒有明顯的故事推進,電影花了一半篇幅去解釋幾個家族的關係,而沒有實質的劇情。自己沒有讀過原著,但從書評了解到小說亦是同一鋪排,按部就班地釐清故事的背景,而導演Denis Villeneuve採取同一框架,看來是要忠於原著。他在訪問中有提及過他自小已經想改編《沙丘》,這對他在說是一部很「私人」的電影。當然,有人會反駁電影是影像工具,怎能直接跟隨小說的鋪排來說故事。只是,《沙丘》小說的人物和背景本極為複雜,而這對主角Paul (Timothée Chalamet) 走向救世主之路有著重大的影響,若不及早交代,可能只會重蹈 David Lynch版本的覆轍。
回顧導演過往作品中,他並不是一個只着重影像而忽略故事的導演。《罪迷宮》(Prisoners) 、《毒裁者》Sicario 、《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甚至再早期一點的作品《理工學院屠殺案》(Polytechnique)都有很清晰的脈絡,營造張力,繼而在結尾引爆。荷里活制式從來都不是他的偏好,利用大型驚心動魄的場面去討好大眾也並非他的作風,所以不能期望《沙丘》會像《魔介》(Lord of the Ring) 系列中有驚險刺激的重重難關。而電影當中的一幕大型戰爭場面只是一個階段,點到即止,過度性地為Paul接下來的去向鋪路。
《沙丘》的主人翁Paul應天命成為救世主的心路歷程需要慢慢發酵。那複雜的心情,內心的矛盾交戰都佈滿在電影的氛圍中,就像沙漠中空氣瀰漫着的香料,散發一種獨特的氣質。雖然結尾一場單打獨鬥算不上甚麼高潮,但卻是Paul的「成人禮」,從一直被護蔭的乖巧王子銳變成有自主意識的個體,如夢初醒,正如電影結尾的一句—— 「this is just the begi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