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醫生手記】釋懷
50 歲曾在韓國任職廚師的張先生,為了讓韓籍太太及兩名兒子生活過得充裕,獨自留港打拚。好景不常,他患上晚期舌癌,吞口水及進食時會感刺痛,需要接受紓緩治療,於是入住「賽馬會善寧之家」。
舌癌令張先生變得十分虛弱。我第一次見他時,他看似豁達,還表示有心理準備「離開」並無奢望。我深信他身體所受的煎熬和情緒困擾,實在難以言喻。
經仔細診症及評估後,我處方一些紓緩吞嚥困難的藥物給張先生。三天後,他恢復吞嚥功能,食量大增,家人們份外驚喜。
然而,張先生沒有因此而感到雀躍。他說:「我早已放下一切,對生存沒抱半點奢望,只能靜待那天來臨。現在反覆的病情,反而令我感到迷網。」作為醫生,我明瞭病人忐忑不安的心理,於是鼓勵他把握現在,好好與家人共處,並讓他回家寧養。
張先生老父照顧他日常起居,妻兒也由韓國來港日夜輪流陪伴,還與他外出品嚐肥牛火鍋,共享天倫樂。
一個月後,步入臨終階段的張先生返回賽馬會善寧之家。其實,他在一直放不下妻兒,擔心未能讓兒子升讀大學,其老父對彌留的他說:「不用擔心,我會供養孫兒直至他們完成大學。」兒子安然離世,老父固然難過,但也感安慰;因為自己能讓兒子釋懷,解開心結。
當生命到了盡頭,人們總希望盡最後一口力氣,趕及達成一些心願,了無牽掛地離去。能夠多行一步,讓病人重建力量,安然釋懷,也讓在世的親人得到安慰,就是我們從事紓緩醫學專業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