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本應人月兩團圓。在囚人士卻要跟家人分隔,相見時隔着玻璃,用聽筒對話,限時見面 30 分鐘,渡過一個「觸不到」的中秋節。

強哥(化名)今年 51 歲,去年因反修例運動案件被判監 2 年,現正於白沙灣懲教所服刑。入獄後第二個中秋,強哥只能在這樣有限度的時空裏與家人相見「過節」。

中秋節正日,王太和兩位朋友來探強哥,帶了紙巾、電池、濕紙巾和洗手液等物品。

中秋正日 (21 日) ,早上 6 點強哥的老婆王太便要起床,先煮早餐給剛升中一的女兒吃,然後由長沙灣送她到青衣上學。之後王太再乘車個半小時,到赤柱白沙灣探訪正在服刑的丈夫。探完後她又要趕去上班,做改衣工作。

早上 9 時半,王太抵達監獄探訪登記室,兩位朋友已提着一袋物資守候她,紙巾、洗手液、濕紙巾、電池...,定罪之後再不能送上零食,於是他們主要為強哥帶來衛生及日常用品。

互祝一句中秋快樂 便再分開

「佢舊年都有要求中秋節探佢,過年前年卅晚都有,佢係比較牽掛。」王太說,原本他們打算上星期去探監,但強哥有傳統家庭觀念,覺得家人要過節團圓,所以特別要求他們在中秋節才來探訪。強哥口中常提着一家人要和和諧諧,團結融洽,他亦十分重視中秋節,每年過節他們都必定特別好餸。

強哥在獄中也有過節,平時監獄一星期餐單規律是「豬牛雞豬牛雞」,數十年不變。妻子今日探監時,他雀躍地跟她分享,中秋節監倉竟然會斬料,人人有雞髀吃,還派了月餅,又可以看電影。然後夫妻二人在探訪室閒話家常,強哥除了問候子女的現況,還提醒王太要換熱水爐和裝冷氣,說得自己好像還在家裡一樣。

強哥有一個小習慣,每當他看報紙得到些發現,例如報道令他想起一些人,或者看生肖時想到自己跟誰「相沖」,就會把那段撕下來,在探訪室跟太太分享。 30 分鐘探訪時間轉眼即逝,他們最後互祝一句中秋節快樂,兩夫妻又再分開。

丈夫在囚期間,王太負責找律師、探訪和照顧家庭一腳踢。

王太記得,去年第一次和丈夫分隔過中秋,感覺十分難受,「上個中秋好唔明朗,比較徬徨,還押沒完沒了,唔知搞到幾時。佢突然間畀人捉入去,冇咗自由,擔心佢唔知點過。」

丈夫剛還押時,她還是探監新手,四出為強哥搜購物資,結果買錯很多東西,「因為唔識,有好多(物品)好類似,有好多好似相同,但買返嚟原來唔係呢樣,跟住又唔畀入,簿呀呢啲,好難搵。」後來她得到熟悉探訪程序的朋友幫忙,才解決了尋找物資的難題。

山長水遠探監 子女受不了

每次探監,由出門、到登記、再到等候叫名,最後探得成,大概要花上三小時。強哥強嫂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剛滿 18 歲,女兒才 12 歲,王太說子女沒有耐性,山長水遠來到赤柱又要等,他們受不了,所以較少來探監。

昨天,王太特意斬料,家裡卻只得三人做節。爸爸今年再次缺席,女兒問起爸爸的事,王太跟她說爸爸很快就要出來了,可是女兒說一年多沒見爸爸,怕彼此變得很陌生。這句說話讓她感到傷痛,不過強哥告訴她,將來一定會好好對待家人以作彌補。

這一年來,王太擔當廿四孝老婆,找律師、照顧家庭一腳踢,還押時幾乎每天都去探監,定罪後則每星期一次,探訪之後就去上班。「判嗰時探得好密,日日都嚟。幫佢處理身體嘅嘢,佢耳仔聽唔到,幫佢整咗個助聽器。佢聽得到都安心咗,上庭都聽到就好好多,安定咗。」

王太說,丈夫已收押了一年,她已接受和習慣,用平常心去生活,就算中秋節只能隔着玻璃見面,兩人都覺得開心,因為一家人最重要能親口說聲「中秋節快樂」。王太看見強哥十分精神,笑說在獄中看見甚麼三山五嶽、江湖中人,說得眉飛色舞,逗得她十分開心,提起丈夫時總是笑得瞇起眼。

王太每星期都會到位於赤柱的白沙灣懲教所探望丈夫。

強哥個性很焦急,想到甚麼就要馬上做,例如缺乏物資就會即時要求福利官代為打電話,吩咐家人下次探訪時帶來物品;要是王太沒有來探訪,他又會要求打電話給她,王太說可能強哥是怕她不再理自己了。王太又說強哥很衝動,反修例運動時試過弄傷了腳,就算家人勸告他也不管。

二人結婚將近 20 年,王太形容丈夫是典型的大男人,先顧自己,又很愛面子,就算自己錯了都不會向太太認錯。強哥是廚師,王太投訴他從來不會煮東西給她吃,就算煮麵都只預自己的份兒。「以前佢唔聽我講嘢,同我對抗,就算錯都唔聽我講,認為自己係啱。」

為今年缺席向子女說對不起

牢獄之苦將這頭蠻牛馴服,強哥學會珍惜家人。王太說,強哥變得細心,又常常口甜舌滑哄她,過時過節更會叫朋友買花送給太太,「我話唔好呀,唔好浪費,唔好麻煩到啲朋友,你有心嘅出到嚟親手買親手送,咪仲加有意思,我成日咁話佢。」

他還會寫情信給太太,說以後對她千依百順,害她哭笑不得,「喊係感動嘅,笑係我都唔知原來佢識得寫呢啲嘢。」王太提起強哥的甜蜜動作,臉上總帶笑容。不過王太說,還要待他出來之後,證明自己真的學會珍惜家人,「都開心嘅,不過出到嚟睇佢行動,得個講冇用㗎嘛!」

如無意外,今天會是強哥最後一個在監房渡過的中秋節。王太說,強哥為人樂觀,他已計劃好出來之後要跟家人好好團聚,還希望就著自己這年的缺席,向子女說聲對不起。

記者:廖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