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變壓器改朝換代 特區幹部政治不正確
選舉委員會選舉結束,得到當權者高度稱許,可見選舉只要能夠預知結果,遂其所欲,北京都會全力支持。
今次選舉的重要性,在於發揮政治變壓器的作用,將官方欽定的「愛國」人士及組織大幅政治「升呢」(升值),成為支配政治授權機構的力量,同時貶抑以至消除民主派及本土派的政治能量,他們即使合共代表六成香港人,在選舉委員會中,今次終於全部歸零。換言之,選舉委員會的操作,是把社會上屬於極少數的「愛國者」,通過所謂選舉,變成選委會內絕大多數,從而挑選行政長官,委任四成立法會議員,從而管治香港,從而通過法律,從而限制六成人的政治權利。
由此觀之,今次所謂選舉的三大異象,也就不難理解。一是通過種種措施,大幅削減選民數目近97%,從而以選舉之名,行委任之實。這些選舉方法,叫做委任,包括:由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佔去兩成席位、官方指定組織的團體票代替專業人士個人票、政府委任人士取代民間代表(民選區議員)等等,加上只許審查不容上訴的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押陣,更是萬無一失,詳情這裏不贅了。
其次是選舉失去競爭性。近一千五百個席位中,每四個席位大概三個是自動當選,餘下四分一席位(364席),由412人競逐,平均而言是七人競爭六個席位,成功機會多於八成半。同時,組成選舉委員會的界別共四十個,但不到三分一(13個)有差額選舉,其中只有社會福利界的兩名候選人報稱是非建制派。因此,從參選者的觀點差別、競爭激烈程度以至社會動員幅度看,都是似有若無,這場所謂選舉,又有甚麼可以觸動人心?
其三,選民量少丶競爭缺乏下,這場選舉要留下一片雲彩也難。由始至終,選舉不僅跟一般市民扯不上關係,也跟相關界別中的大部份人無關。例如法律界和教育界等知識行業,全部改為團體票,前者上屆有選民接近七千,如今只剩下三十個團體代表,而後者過去人數以萬計,今次只得一千七百五十名團體代表,可見誰當選誰落選,不外是圍內人的圍內事。因此,選舉管理委員會點算僅僅四千多張選票也要通宵達旦,足見吏治十分不濟,但若論影響,根本不礙大局,當晚全港也許不外幾百人關心戰果。相反,若非選舉官僚的無能,相信今次選舉只會更默默而終。
不錯,選舉無聲無息,市民亦無感無聞,但選委會作為改朝換代的政治變壓器,當權者不容有失,因此除了動五千警力之外,也爭取輿論制空權,以洗脫小圈子選舉的污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衛反覆強調,選委會代表香港各行各業,並非一味追求人數多及競爭激烈,只要能實現「愛國者」治港,便是適合香港的優質民主制度。
曾國衛的解釋,其他不說,首先是政治不正確。他說選委會是實現「愛國者」治港,但選委會選民不足八千( 7971人),變相承認全港「愛國者」人丁單薄,每一千香港人之中才有一個「愛國者」。在他眼中,宣誓效忠特區和《基本法》的十多萬公務員不算「愛國者」,甚至特首林鄭月娥口中一直捍衛政權的三萬人警隊也不算。其實單計中共黨員,也該不止此數。據前新華社社長丶當年中共在港第一把手許家屯透露,三十多年前,中共在港黨員也有六千之數,每年若增長一成,七年增一倍,至今也接近二十萬人,何以選民人數少得這麼難看?若「愛國者」都可治港,曾國衛豈非詆毀大部分黨員都不愛國,所以不得參與選舉?
另一政治不正確之處是顛倒政治原則。今次選委會多數選民由官方欽定的組織代表擔任,從政治授權看,他們投票不是履行其界別選民交託的責任,不存在曾國衛所說的,由下而上代表香港各行各業,而是執行欽定者的交託,選出可代表中央由上而下實現其統治意志的選委,從而由他們產生選委會,從而產生行政長官及四成立法會議席,從而實現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曾國衛為了迴避小圈子選舉的指責,竟然閃閃縮縮,不敢旗幟鮮明,高舉全面管治權高於一切的政治原則。
選舉已經沒精打采,領導幹部又來自揭瘡疤兼且不顧政治原則,香港故事又如何講得好丶做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