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來源:Erika Fletcher @ Unsplash

【文:賽馬會流金匯 特約記者姜素婷】

踏入 50 歲,身體開始響起一些小警號,加上身邊朋友、同事、親戚之中,總有一兩個患重病,也許,是時候戒掉一些影響健康的壞習慣。

長者眼疾與太陽眼鏡

「我 50 歲才開始戴太陽眼鏡防紫外線,預防白內障等眼疾,晚不晚?」

理論上,不晚。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尹浩柟表示,長者常見的眼疾包括白內障及老年黃斑病變,它們通常於 50 歲開始出現。要預防的話,這個年歲開始做功夫,絕對不晚;就算患上了,也可以減慢退化的速度。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尹浩柟指出,即使「入五」後人士開始踏入患上眼疾的高峰時期,但在這個時候才開始下功夫護眼,都有助保護一對靈魂之窗。(由受訪者提供)

根據香港大學去年(2020 年)發布的一篇研究指出,本港白內障的盛行率為 37%,而老年黃斑病變的盛行率為 26%。

白內障是指眼內的晶體由透明變成混濁,影響視力。尹浩柟稱,理論上,想避免白內障出現,就要讓眼睛避開紫外線。雖然沒有很強的醫學證據說明戴太陽眼鏡可以預防白內障,但依理而言,它們可減低患上白內障的風險,且不會帶來其他害處。

「賽馬會流金匯」註冊視光師陳文彬表示,就算不戴太陽眼鏡,一般眼鏡片若有阻隔紫外線的塗層,減少紫外線進入眼內,也可減慢白內障惡化的速度。至於太陽眼鏡便宜或昂貴,跟它們抗紫外線的效能無關,像數十元很便宜的,也有完全抗紫外線的效果,選擇可說是豐儉由人。

不過,綜合兩位受訪者的意見,戴不戴太陽眼鏡,還要看當事人習不習慣,以至他們對太陽眼鏡的印象。尹浩柟指出,有些長者本身無須戴任何眼鏡,開始戴時,或會不習慣,需要時間適應。陳文彬也稱,初戴的人可能覺得它們比較重,掛在面上不舒服。

最令陳文彬感意外的長者抗拒太陽眼鏡理由卻是:父母在他們小時候指戴太陽眼鏡的人似「飛仔」或「飛女」(流連街頭且不務正業的年輕人),令他們對戴太陽眼鏡有心理陰影。這種上一輩對太陽眼鏡的刻板印象,可能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電影或流行文化。然而,陳文彬稱,若長者出現初期的白內障或黃斑退化,他還是會勸說他們試試戴上太陽眼鏡的。

白內障和黃斑病變預防法

陳文彬又稱,跟白人比較,亞洲人全身的色素 — 包括位於皮膚的及眼底的 — 比較多,而色素可以保護人體少受紫外線影響。白人的眼底(視網膜)偏紅一點;亞洲人的稍深,偏向褐色;黑人的更深,呈深啡色。據觀察,白人自小孩開始,多習慣戴上太陽眼鏡,保護眼底的視覺中心「黃斑」,可能有助減低日後退化的機會,而黄斑退化是沒有方法復原的。雖說亞洲人色素較白人稍多,但不表示不用保護眼睛,故此戴上太陽眼鏡是一個簡便的保護方法。

「賽馬會流金匯」註冊視光師陳文彬表示,佩戴太陽眼鏡是保護眼睛的簡便方法,故他一般都會勸喻眼疾長者嘗試佩戴。(由「賽馬會流金匯」提供)

除此之外,要預防黃斑病變,尹浩柟指出,戒煙也有幫助。有研究發現,吸煙者比沒有吸煙的,患黃斑病變的風險較高。再加上年長,患黃斑病變的風險更加高。此病在三四十歲的人身上則較罕見。

對於白內障,尹浩柟稱,坊間有指某類眼藥水預防白內障,可是,目前並沒有一份醫學研究文獻證明有眼藥水具此功能。此外,有人因為眼睛附近的皮膚出現濕疹,在未經醫生處方下,購買或使用來歷不明的藥膏,其實當中含類固醇,長期使用而致類固醇進入眼內,會大大增加患白內障的風險。這類情況,則不單「入五」人士,連年輕人也可能出現白內障。

另外,糖尿病患者出現白內障的機會較常人高。雖然未知控制糖尿病的病情能否降低患上白內障的風險,但若能控制好,對身體整體健康也有莫大好處。

賽馬會流金匯全面眼科視光檢查
網站:https://jcch.org.hk/phc/phc_health_management
查詢:3763 1000

 

原文刊於賽馬會流金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