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 逃避可恥但有用?
丸丸:
距離我們討論上一個字,中間確實相隔了多久,媽媽已經不想去深究了 — 因為實在太久!當每天周遭的變化都是以「只爭朝夕」的方式發生,還用上大半年的時間來寫一篇文章,這速度實在是太可恥了,尤其是這段時間,疫情已經使世界翻天覆地了一整遍,你有許多叔叔阿姨已經舉家移居外地,而爸爸媽媽親手投下一票支持的議員,有好幾位已身陷囹圄……
這的確已經不是我們認識的香港了。在文革時逃難來到香港的外婆,雖然讀書不多,但經歷過近代最可怕的政治運動,使她天生危險有異於常人的觸覺。「喂,你地幫啲細路搞好咗本外國護照未呀?有啲打到嚟咁嘅兆頭。」平素最怕兒女遠行,連媽媽去當交換生也會反對的外婆,這回居然也催促媽媽去替你辦外國護照了 — 那不就是大變故前夕的先兆嗎?
說起兆頭,兆字原來就是「逃」字的初文,本義就是解作「逃亡」。兆字甲骨文的構成是「水」和兩個「人」,上古洪水為患,兩個人均背水向外,象徵逃避洪水,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世界上許多主要文化體系,無獨有偶,居然都有人類逃避大洪水的記載,而且關於發生時間的紀錄也相若,可見大難臨頭這回事,真是自古以來都是人類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阿爺那一代魚翅撈飯是他們的事,不要以為信阿爺就唔怕,久居太平但臨到收成期才被惡浪一下捲走的忠誠廢物,歷史上比比皆是。
然而說來也巧,「兆」的古義和今義,又剛好可以互為解釋:就是要留心不妥的先兆,知道要預先逃命,不然待到洪水淹至,已經走避不日及,悔之已晚了。而大自然很公平,它給每樣生物一件獨門法寶,使他們足以趨避危機,緊要關頭逃離險境。除了超凡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不少動物還可感應到周遭電場的變化。逃命乃萬物求生本能,沒有所謂可不可恥;唔死先做到世界冠軍,以物種的存續來說,這更是天字第一號有用的本事。
當然,凡事有兩面,過猶不及,一見到少少徵兆就棄甲曳兵,要麼變成神經緊張的驚弓之鳥,要麼變成總是半途而廢的逃兵,兩者也不好。那什麼才是適當的離場時機呢?《禮記.曲禮下》這樣說:「為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這裏的逃,只解作「離去」,可以是大剌剌劈炮唔撈,不一定是小心翼翼星夜逃亡。「三諌」的「三」是虛數,就是指很多次的意思。勸諌多次,明知對方仍是聽不入耳,自己就好醒目起身走人,一方面不要浪費時間,另一方面以避因諌招禍。你爸爸常說,你將來若覺得伴侶的壞習慣、壞脾氣難以忍受,就應坦白交流、說明清楚;三次溝通失敗,或對方總是意見接受,態度照舊,就應果斷離場,無謂辛苦彼此。早前有個八婆在鏡頭前大言不慚說逃難的人很淒涼,卻不懂好好反省:逃難是淒涼,但只怕大家淹留此地,對住她這塊三諌、n 諌不聽,又臭又硬的頑石更難頂吧!及早逃之,費事眼冤噁心而已。
逃字可以組成的詞語,不少意思負面,例如逃罪、逃學、逃債、逃逸之類,都有迴避應負責任之意。當然還有某位長官在茲念茲的逃犯,搞到這兩年滿城風雨,不知他如今有心情到對岸自首未?涉嫌謀殺的逃犯可以看心情選擇什麼時候自首,大把有為年青人卻只能倉皇離港逃生,也真是二一年目睹之怪現狀。
說起「逃生」,原來卻還有對應的「逃死」一詞,不過一生一死字面相反,意思卻一樣,都是指逃離以求生。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於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所謂不能也。」大好青年何以要狼狽逃死咁陰公?因為有人濫用刑法囉。這是關於伍子胥曾祖父伍參和祖父伍舉的故事,其中談及當時的楚國,以嚴刑峻法治國,動輒無緣無故拉人封艇,行政拘留,楚國的大夫唯有逃亡到四周的國家,投靠外部勢力保命。賢人出逃,人才流失,國力自然此消彼長,最終還是危害了楚國的國家安全……
嗱,本故事純屬歷史,如有雷同,實屬幻覺,切勿對號入座,自尋煩惱。善哉善哉。
媽媽
原刊於作者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