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與白,光與影,何藩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凝住了昔日歲月情懷,為人津津樂道。若以「攝影大師」稱呼何藩,相信不會惹來甚麼爭議;然而,你又知不知道,何藩同時也是一名導演,拍攝過不少文藝艷色電影作品?

電影保存與修復的非牟利藝術團體「REEL TO REEL INSTITUTE」,下月舉行「再現.重構——何藩的文藝艷色」放映會,播出七部何藩文藝艷色電影作品,是港台兩地首個何藩電影專題,「期望藉此精選回顧,與觀眾重探這位紮根香港、蜚聲國際的藝術家幾乎被遺忘的電影之路。」

是次何藩電影專題放映會得以成事,要由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的資深電影文化工作者羅卡說起。與何藩私交甚篤的羅卡向 REEL TO REEL 提出建議,修復兩部何藩早期實驗短片《大都市-小人物》及《習作之一》,惟至今未能找到兩片的菲林。資料搜集過程,機構整理何藩電影生涯,羅列出近三十部執導作品,發現大多都是獨立出品,底片和拷貝早已失傳。其中,1970 年在法國公映的長片《迷》,REEL TO REEL 成功在台灣覓得現存唯一拷貝,轉換成數碼格式之後,終可再現大銀幕。

「再現.重構——何藩的文藝艷色」放映會,合共放映七部何藩電影作品,涵蓋 1970 至 1990 年的電影,包括:《迷》、《昨夜星辰昨夜風》、《淫獸》、《浮世風情繪》、《時代之風》、《我為卿狂》、《罌粟》。

羅卡撰文形容,何藩的創作向來「在靈與慾間擺動」,艷色作品的關懷在於表現都市人際關係的「性感」。他初期「嘗試以女性的胴體美和性愛美作為賣點」,一度被標籤為「色情片大導」;其後轉而透視反省情慾,今次亦會放映的 1987 年作品《浮世風情繪》更可視作「擺脫欲念和世俗的羈絆,始得修成正果」的作品。

何藩電影專題放映會舉行在即,加上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的陳智廷亦有意研究何藩早年的實驗電影,羅卡認為「何藩電影創作的研究是重新發動了,期望能持續下去」。生於 1931 年的何藩,今年適逢 90 歲生忌,放映活動亦可作為紀念活動的一部分。

 

「再現.重構——何藩的文藝艷色」

日期:2021 年 10 月 22 至 11 月 6 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大館賽馬會立方
詳情:http://reeltoreel.org/nproject/rtrfh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