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三態」以物料為喻 — 展覽《踱步水泥上》
你對水泥的印象應該都不離堅固吧?
所謂「水泥」是水加泥的混合,本是柔潤如漿,凝固起來才變硬。水泥不但用於起樓,也鋪設道路。記得久不久會見到,修路工人剛倒了水泥,狗狗行過留下足印。水泥路凝固之後,足跡還是保存下來。由軟轉硬的「變態」,是我對水泥的認知。
藝術家李心怡以水泥為媒材創作,個展亦以水泥為題。《踱步水泥上》的作品起緣自物料的探索,同時又不無質疑,似在借水泥寄託心情狀態。作品標題全以「像XXX」起首,隱喻作用尤其明顯,所喻之感指向甚麼?
如履薄冰
展場門口地上放了薄薄一面水泥,像地氈,訪客進去必定要踏過,親身體驗「踱步水泥上」。展覽剛剛開了幾天,水泥地氈的邊沿已經爆裂,感覺「如履薄冰」。原來,水泥都可以脆弱,「踱步水泥上」亦未必安全。水泥隨時爆裂,走在上面的人就可能受傷。
身陷泥淖
如前所說,水泥固化之前軟若泥漿。半埋於水泥中的彈彈波,動彈不得;戒指一格一格沉入水泥中,直至消失不見;甚或那隻拔地而起的手,看起來也像水中掙扎而伸出來的求援之手。物件陷入水泥,像有股力量吸進漩渦,具體呈現「身陷泥淖」的困境,舉步維艱的狀態。
陷入,可能不由自主,但也可以是自願逃避。藝術家的手書信件提到把自己栽進枕頭的情節,不難想像壓過的枕頭之後,留下淺淺的凹陷。我回頭望望那張展覽海報,取去中間部分,剩下一塊黑暗,延續缺口的意象,也像狗狗走過未乾水泥地之後的腳印凹痕。
似重若輕
無論是泥漿,還是固化變硬之後,水泥始終厚重。李心怡偏偏用又重又硬的水泥,模仿飄揚的布,做出輕盈柔軟的狀態。一軟一硬,一剛一柔,這份張力好強大、好吸引。在一片水泥為媒材的作品之中, 那道飄呀飄呀飄的紗帳,調和展場的輕重。紗帳上所投映的畫面,似乎取自海報那格缺景。像填充的答案,也像個出口。
看到最後,我翻開文字資料,《踱步水泥上》展覽簡介這樣說:「李氏在展開中誠實地陳述她所面對的交雜情感,著墨隱晦,卻是理性而輕描淡寫」。李心怡這批作品雖然隱晦,但不難讀出背後的情織。情織層次豐富,開放閱讀的空間也大,「一種物料,無數隱喻」。上面舉出三種聯想,大概也只是無數之中的少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