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人生的交織—《阪急電車》
有川浩,《阪急電車》,2011,時報文化出版。
「下一站是小林—小林站—」
車廂傳來即將抵達下一站的廣播,時江忍不住又多嘴了一句:
「妳臉色看起來不太好,要是沒特別要趕著上哪兒的話,
建議妳在小林站下車歇會兒。這個車站很不錯呢。」
兩人在這短短一站距離間的對話,是那麼地率直而深刻。
或許也是因為這剛建立起的信賴關係吧,穿著白紗的女子雖然寫滿了問號,
但還是聽從了時江的建議。
「就照您說的吧。」她向時江點了點頭。
有川浩著,Asma譯,2011,〈逆瀨川站〉(往南)。收錄於《阪急電車》。臺北市:時報文化,頁46-47。
-
一位主婦小說家
記得第一次看到有川浩這個名字,是在大學時期。穿梭在圖書館的書架旁,偶然發現《圖書館戰爭》(図書館戦争)系列作品,好奇心驅使下,便借了一集帶回宿舍閱讀,這一看,就是好幾年沉迷於這個系列。
有川 浩
Photo from | 大垣書店イオンモールKYOTO店
有川浩(ありかわ ひろ,Arikawa Hiro)這名字乍看之下很「男生」,但其實作家本人是一位家庭主婦,她的出道作《鹽之街》(塩の街)獲得2003年電擊遊戲小說大賞青睞,後續出版的《空之中》(空の中)、《海之底》(海の底),因其題材都圍繞在日本自衛隊上,人稱「自衛隊三部曲」。看書名便能猜想,這三部作品剛好將陸、空、海「三軍」都囊括了。
我一直想把自衛隊三部曲補完,畢竟是作家的出道作,但這三本書都超厚,導致自己至今仍未達成此目標。連《圖書館戰爭》系列,我都是到前些日子才真正看完,正如自介頁所寫的,有川浩的作品為「面向大人的輕小說」,寫作特色為「描寫愛情甜死人不償命」。
雖然我對軍事領域不熟,但我覺得有川浩最厲害的就是對於組織及運作的描寫,她的設定可謂巧妙至極,尤其在那個半架空世界中的社會脈絡以及政治斡旋,體制與人之間複雜的互動過程,看了真的很過癮,可謂當代公民素養的最佳教材。
不過,有川浩之後的作品,開始轉向日常生活的書寫。她往往能將人物內心的思緒毫無保留地顯露出來,讀起來雖少了嚴謹的世界觀設定,卻多了一種親切感,作品裡登場的角色,總是有某個部分能夠讓讀者有所共鳴。
-
以鐵道路線作為舞台
《阪急電車》的背景地在兵庫的今津線鐵道。今津線是關西地區私鐵公司阪急電鐵(阪急電鉄株式会社)所營運的其中一條路線,長約9.3公里,從大正10年(1921)開始營運至今,從北邊的寶塚到南邊的今津,總共設10個車站。
阪急電鐵經營路線圖,今津線屬於神戶線系統,南北向。
(Image from|Wikimedia Commons/ButuCC)
其中最特別的,今津線以西宮北口站作為基準,分為南北兩線,彼此不相通。今津北線的沿途大致以住宅區為主,如果看網路上的「前方展望」影片,還蠻享受的。
-
站與站之間,人與人之間
有川浩在《阪急電車》的章節安排上頗有趣味,這本書是由一篇篇的短篇故事集結而成,從寶塚站出發至西宮北口站,每一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名稱,然後,列車再折返回寶塚站。
宛如親身搭上列車般,一幕幕地看著主角(們)陸續登場,彼此交談、互動,有時也會在某站下車。最令人驚奇的是,每一章的主角都成為下一章主角的鋪陳,有川浩巧妙地運用了列車封閉空間的特性,將本應為陌生旅客的他者,與該章節主角自身的故事相連結,在那刻,生命裡的時間也產生了變化。
身為一位經常搭乘且喜愛大眾運輸的人,總是將每次的旅程都當成探險,不僅僅是窗外的景色,亦有意無意間觀察車廂空間裡的人們,穿著、動作、神情、行李以及氛圍,我總會玩起猜想這些旅客是做什麼的、要去哪裡的遊戲。我們在當下共享同一個時空,彷彿成為整體,但各自卻依然是獨立的,彼此互不影響。
馬克.歐傑(Marc Augé)
Image from|Seagull Books
如法國當代人類學家馬克.歐傑(Marc Augé, 1935- )將地鐵視為某種人類學家感興趣的社會現象,並以「複數的孤獨」(solitudes)來形容在地鐵中發展的日常生活,我們既親近又疏離:
對每個天天搭地鐵的人來說,地鐵最通俗的定義正是如此:沒有節慶的集體性,未被隔離的孤獨感。
馬克.歐傑(Marc Augé)著,周伶芝、郭亮廷譯,2014,〈複數的孤獨〉。收錄於《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Un ethnologue dans le métro, 1986)。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頁70-71。
因為常常搭公車或捷運的關係,其實我在等車時或旅途中與陌生人交談、互動,或者從事暗中的觀察,有些曾經書寫成短文,另一些仍然是罐頭,但大部分都只是隨想,沒有特別記下來就忘了。可是,無論坐或站,個體的定著看似是靜止不動的,個體彼此卻產生了交織與匯集。
-
小結:人生百態
事實上,《阪急電車》的場景,嚴格來說只有今津線的北線路段,車程單趟僅有15分鐘,距離不遠,但卻能讓有川浩書寫如此綿密連貫的故事,可見作者的功力不淺。
不同於以車站為中心再發散的描寫,她將人與人的相逢放置於列車的移動與搖晃中,這種「去中心」的敘事軸線,更呼應了何謂「人生旅途」一詞的意義。
平凡無奇的日常,卻隱藏著溫度,在啟程與到站之間,找到人與人最單純的那種連結,也許生在台灣的我們,亦能有所體會,在此推薦這本《阪急電車》。
— 將此文獻給已經在人生旅途某站下車的好友 原境 —
Su-Hong
於台灣.高雄.灣子內
2021.07.01 22:08 修訂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