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零售總值反彈
疫情一年半,已造成接近四百萬人死亡,圖1顯示截至今年7月6日,歐盟、美國、印度、英國因COVID-19的累計死亡人數超過74萬、60萬、40萬和12萬人。隨著多款有效疫苗的面世,每百萬人的平均死亡人數(7日移動平均)出現第二波回落(圖2),不少國家宣佈或計劃重新開放出入境管制及取消所有限聚令。
圖1 COVID-19在歐盟、美國、印度、英國、加拿大、日本的累計死亡人數。來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vid-deaths
圖2 COVID-19在全球及多個國家的每百萬人的平均死亡人數(7日移動平均)。來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vid-deaths
疫情初期,零售業所受的打擊最為明顯,由於旅客幾乎絕跡,遊客生意接近歸零,而且限聚的安排對消費意欲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加上疫情初期的全球經濟衰退,失業率急升等因素均直接打擊零售業。然而,隨著各國央行量寬放水,甚至派錢,在家消費有所回升,疫情的好轉亦帶動零售業的復甦,我在今年3月已撰文分析香港的零售復甦 (姚,2021),但零售復甦並非香港獨有,而是全球多個經濟體同時出現,有的反彈力度更大。圖3至圖13是其中十一個經濟體在過去幾年的零售總值年度變化,雖然幅度各有不同,但整體可見2020年因疫情原因都出現裂口下跌,但踏入2021年,零售值基本反彈,回復增長。
其中以新加坡、香港和澳門的跌幅最為驚人,最深下跌超過50%!但新加坡和澳門在2021年出現接近80%的反彈,而香港的反彈只有約30% (圖3-5),三處同為細小經濟體,經濟同樣高度依賴旅遊業,如此大的反彈幅度差別值得研究,但未見有分析評論,讀者如有合理推想可進行測試驗證。然而必須指出,下跌五成後即使反彈八成 (若高低點剛好相差一年),數值只回到跌前值的九成,其中還有部份屬通脹。
圖3 新加坡零售值年度變化,來源:Trading Economics
圖4 香港零售值年度變化,來源:Trading Economics
圖5 澳門零售值年度變化,來源:Trading Economics
台灣和日本的情況較溫和,下跌分別約為-10%和-15%,反彈力度亦只有18%和12%左右。而且台灣的零售業在疫情前也經常出現+/-10%的波動 (圖6,7),疫情對當地零售業的影響似較輕微,這可能與當地經濟相對不太依賴旅遊業有關。澳洲和紐西蘭的零售業也有類似的情況,下跌只有不足-10%和-15%,回升大約25%和10% (圖8,9)。
圖6 台灣零售值年度變化,來源:Trading Economics
圖7 日本零售值年度變化,來源:Trading Economics
圖8 澳洲零售值年度變化,來源:Trading Economics
圖9 紐西蘭零售值年度變化,來源:Trading Economics
相反,歐英加美的零售值升跌幅度較大,圖10-13顯示歐盟、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的零售值跌幅約為-20%,加拿大的跌幅較大,達-30%,但它們的反彈力度相差極大,歐盟只有不足25%,但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的反彈加度分別達到40%、60%、50%左右;這是否與當地政府在疫情期間的失業援助較強有關,則有待研究。
圖10 歐盟零售值年度變化,來源:Trading Economics
圖11 英國售值年度變化,來源:Trading Economics
圖12 加拿大零售值年度變化,來源:Trading Economics
圖13 美國零售值年度變化,來源:Trading Economics
若疫情能夠持續改善,更多經濟體回復疫前的正常社交活動狀況,零售業將有望進一步回升。零售業不但是春江鴨,對疫情的反應迅速,而且由於零售值的數據的滯後最少,原因是零售數據的收集簡單直接,沒有太多計算和調整,可惜近年由於網購的出現,不同的國家對公布網購總值的數據各有不同,令到零售總值的數據可能不完全反映市場的真實情況。
參考
姚松炎 (2021) 零售復甦,方格子,3月12日。https://vocus.cc/hk_real_estate_econ/604be897fd8978000107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