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新聞上,因為知名社會評論人朱學恆在衛福部疾管署前送四個禮儀用花圈,分別寫著「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抒發出自己對中央防疫指揮團隊面對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攀升的現象。自己在家開花店的朱學恆對媒體表示:「一方面照顧一下花店生意,一方面照顧一下官員廉恥。」這些言論讓台灣網路版上直接炸了鍋,馬上掀起兩派言論。

有的人說他作秀、炒熱度,也有的人說這是說出老百姓心裡的話。我們也沒有讀心術,也不可能知道朱學恆的真正想法。但台灣民主化走了那麼久,我們的政府是靠手上的選票選出來的,如果是評論執政黨或中央官員在法理與民主道德上都是合理的表現,應該吧?

宅神朱學恆送了四個大花籃到衛福部門口,搶佔了新聞媒體版面(圖片來源:朱學恒粉絲團)

但這16個字,到底是詛咒還是期勉呢?這句話,在台灣政治歷史上其實說了三次哦!今天就讓我們從歷史上,來了解一下這16個字的涵義吧!

歷史上的出處

這句經典名言其實有個正式名稱,叫做「戒石銘」。是五代十國的後蜀國皇帝孟昶,看到老百姓生活貧苦,下達聖旨給予後蜀國各縣首長的訓勉詞,希望後蜀國的官員要好好的愛護老百姓,這篇文章被稱為《頒令箴》。它的原文是這樣的: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長,撫養惠綏。政存三異,道在七絲。驅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得所,風俗可移。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國是資。朕之賞罰,固不踰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爾為戒,體朕深思。 

後來宋朝統一中原地區,順便南下消滅後蜀國。很多人都以為,當時宋朝皇帝只俘虜了後蜀皇帝孟昶、霸佔了孟昶的花蕊夫人,殊不知到連孟昶寫給臣子的《頒令箴》也都被宋朝皇帝整碗端去,當時的皇帝是傳說中殺掉哥哥的宋太宗趙光義。宋太宗覺得,孟昶雖為亡國之君,但他寫的文章真好,就是太囉嗦了點。於是宋太宗節錄重點,改寫成為「戒石銘」,也就是這次朱學恆在疾管署前放的名句:「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所以這句話不是朱元璋寫給楊憲的,而是後蜀皇帝孟昶製造,宋太宗趙光義改造的至理名言。 

《戒石銘》銘文出自於五代蜀主孟昶的《令箴》,原文見宋張唐英的《蜀壽機》和洪邁的《容齋續筆》,共24句。宋太宗刪繁就簡,摘取其中"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四句,頒於州縣,敕令勘石立于衙署大堂前。(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宋太宗覺得,孟昶說得好,自己改得棒。於是在太平興國八年(983)傳聖旨通告全國,要求這句話各州、府、縣與朝貢國都需要在辦公機構的廳堂南方把這句話寫在匾額或碑文上,告誡各級官員與國主。之後到了南宋,宋高宗還要求把這句至理名言作為祖訓傳承後世。可以說,從宋朝以後到清朝統治時,中國境內的各級衙門南方,都會立著一塊石頭,寫著「戒石銘」,告誡這些當官的人,要恪守本分,不能辜負民意。你們所拿的,所吃的,所用的,沒有一個是來自自己的,全部都是來自老百姓的血汗啊。

歷史名言,在現代也適用嗎?

在前面我們提到,這句話在台灣近幾十年就講過了三次,每一次都有他的意義,但是這樣的一句話,對政府執政、行政上的諫言,都被用在什麼地方呢?

在這次的新聞之前,最著名的就是出現在,前總統陳水扁的四大弊案審理中,2006年時,前總統陳水扁貪汙的事件,可說是轟動全台啊!陸續被爆出多達11件的貪污案件,2009年,台北地方法院進行一審的時候,檢察官林怡君引用了這16字,來批評當年最大的貪汙案件,認為陳水扁並,沒有人民公僕應該有的行政道德,根本是辜負了人民。後來也被媒體認為這16個字選得恰到好處,甚至認為陳前總統就像這句話的原作者孟昶,從原本是為民所苦的賢君,一下子人設崩壞,真的是讓人非常失望啊!

陳水扁支持者於2013年10月,臺北車站一樓大廳靜坐訴求(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006年,蘇貞昌用來期勉公務人員,就只是這句話的一般用法,跟古時候一樣用來期許公務人員好好做事,感覺這句話,好像從「上位者」口中說出來的,大概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同一句話,如果是從一位體制外的「鄉民」,朱學恆口中說出來,又會是什麼樣的狀況呢?雖然有很多網友響應,認為朱學恆的行為是一種「宣洩口」,或是「說出真相的表現」;但同時,朱學恆的舉動,也被一些人認為是一種詛咒哦!這是為什麼呢?

儘管朱學恆認為,這只是要給政府上的「諫言」,但可能是因為他的「行為藝術」過於暗示性,儘管「白色花籃」,他覺得只是代表「純潔的花」,或是「哀弔很多人因為疫情,而過世的花」,往往會在資訊傳播的過程中,讓台灣人下意識地認知為,「白色的花籃」直接地讓人覺得跟詛咒、以及死亡有關聯。

在疫情這麼嚴重之下,採取這樣「行動派」的方式,來「提醒」政府,其實多少還是有觀感上的問題。不過類似的事情,其實在我們台灣民主發展的過程中也屢見不鮮,像是「把總統肖像綁黑布條,弄成黑白遺照表示對執政者不滿」,或是「直接設置靈堂來表示抗議」等等。

在電腦螢幕中,是馬的黑白照片,電腦旁邊綁著2條黃絲帶,上頭寫者「落實民主、停建核四」,前面還點起2根蠟燭。(圖片來源:傅東森臉書)

到底什麼是反諷?什麼是建議?期間的尺度如何拿捏,是我們可以認真思考的問題。只是現在疫情的壓力,對於每個人都非常大,也許我們可以放下這花不花籃的,拿起電話關心你週邊的親朋好友,把溫暖的正能量,藉由文字以及聲音,傳遞給周遭的每一個人,期許在疫情的悲情下,臺灣心與心的連結,能更加緊密。

說了這麼多,還是有幾個問題想問問大家

1.你認同「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拿到現代也適用嗎?

2.這次朱學恆的事件,你認為是對疫情的詛咒嗎?還是優秀的諫言呢?

3.在疫情之下,你有沒有做哪些溫暖,或是傳遞正能量的事情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讓我們知道,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為止囉!歡迎你幫我們把影片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爾俸爾祿,民膏民脂背後的故事吧!一起成為一個Better Men!我們下次見!ByeBye!

參考資料

1.孟昶,《頒令箴》,轉引自《容齋續筆》,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696035&searchu=%E6%B0%91%E8%84%82)  

2.《容齋續筆》:「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太宗皇帝書此,以賜郡國,立於廳事之南,謂之《戒石銘》。」轉引自《容齋續筆》,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696035&searchu=%E6%B0%91%E8%84%82)   

3.〈遭楊志良嗆下台!陳時中高EQ回應:「他喜歡講話聽聽就好」〉,三立新聞(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39313)。  

4.引趙匡胤「戒石銘」結案陳詞「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檢察官斥扁貪得無厭 https://hk.appledaily.com/china/20090729/XU5VAGVQ7PZ55EBKDH3DU4WI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