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觀察:沒有國仇家恨,只有單純的愛
很多人都有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這次奧運,台灣從選手到觀眾,我們不只懂得贏,更懂得如何面對失敗。當我們的選手在賽場上失利時,難免有失望、有落寞,但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他們無論是眼神、肢體或是言語中,都不再有過去奧運常見的那種,對不起兩千三百萬人民的愧疚。
這其中當然有諸多因素,但我想從台灣國際地位的改變談起。
1949年後,奧運就一直是兩岸政府角力的賽場。1971年退出聯合國,72年的慕尼黑奧運是國民黨政府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名義參賽,隔屆的76年蒙特婁奧運,加拿大便以代表團名稱問題而拒絕發給中華民國奧運團隊入境簽證。
1979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同年國際奧委會承認由中共取得代表中國的奧運參賽權,並要求中華民國更改會名且不得使用國旗與國歌,80年國民黨抵制而未參加莫斯科奧運,幾經協商,自84年洛杉磯奧運起,奧運殿堂才首次同時擁有「中國」和「中華台北」參賽。
以上這些都是1960、70年代前出生的台灣人的奧運經驗。被教育成堂堂正正中國人的他們,親身體會到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節節敗退,他們中國人的身分認同被對岸剝奪,而世界豪強不但沒有人伸出援手,反而落井下石地掀起另一波斷交潮,最終連象徵競技場上最後尊嚴的名字都保不住。
1960年代我們曾以 TAIWAN 為名參加奧運
身為弱小的、沒有發聲能力的次民族,這一代人總是帶著一股有志難伸、無以宣洩的怨氣,而同時台灣又處於戒嚴時期,他們只能把集體認同的需求轉移到國際,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體育,他們無時無刻都想著要證明自己,「出國比賽」常成為他們口中榮耀的象徵。
如果你曾和這代人一起看國際賽,你會發現許多人幾乎是見誰罵誰,因為這些國家在他最需要認同時都不曾伸出援手,還屢屢幫助中共打壓自由中國的生存空間。於是,代表中華民國出征的運動員們,每個都背上了國仇家恨,他們不只要為自己贏,還要為千萬同胞的民族認同贏,更要為中華民國爭一口氣。
每個人都有被肯定的需求。作為一個人,我們需要被周圍的人肯定,而作為一個民族,我們也需要世界認同我們的存在。在過去幾十年裡,早期我們用「台灣錢淹腳目」的傲慢來滿足自尊,但在中國經濟起飛成為新一代暴發戶後,我們的民族需求只能寄託在國際賽場的運動員身上。這種壓力,也許可以激發少數人的鬥志,但對選手和支持者的心理都不健康。
很諷刺的,正是從馬英九執政開始,政府嚴重的傾中讓新一代台灣人產生了危機感,迫使他們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對中國的全面開放可以帶來經濟利益,那我們擔心的是什麼?我們是不是有什麼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不想失去?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受到良好教育並享受資訊紅利的新生代,劃出了一條也許不夠清楚、也許還在摸索,但卻實際存在的民族認同界線,包含了自由、民主、人權、文化、土地認同等等,藉此區分了台灣人與中國人。從政大選研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調查」就能看到,馬英九任內的台灣認同已經遠遠超過了陳水扁時期,我們擁有了自己獨一無二的認同感,不需要再去爭什麼中國的代表權。
回到國際上,這樣的認同一樣需要肯定。在近幾年,一部分得利於美中對抗的形勢,另一部分也是我們選擇了對的政府、對的方向,台灣正逐步回到世界的懷抱。特別是在武漢肺炎的疫情中,台灣成為同期經濟成長最多的已開發地區;當我們防疫有成,還可以伸出援手、作口罩外交;當我們島內有難,許多國家不惜對抗中國的壓力,仍願意以疫苗回報。這些都是過去沒有的經驗,也讓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度在去年創下新高。
台灣認同在 2020 年創下新高
如果世界是一間教室,此刻我們雖然還在教室外,但已能感受到教室內同學們的友好。相反的,過去那個聯合眾人霸凌我們的中國,現在成了教室內不受歡迎的惡霸。如果對中國輿論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都有發現他們對本屆奧運代表隊的苛刻,因為那個急於證明自身價值的民族,已經不再是台灣,而是中國。
隨著自信心的建立,如今的奧運賽場早已不是我們民族尊嚴的投射地。羽球男雙決賽擊敗了中國組合當然開心,但當小戴在女單金牌戰敗給中國選手時,對我們來說也是「贏了」一面銀牌的喜事。沒有人對她惡言相向,因為她是我們的小戴,我們愛她,就像母親愛著孩子,不計付出、不求成果、不需回報,我們不只愛她的勝利,也愛她的缺陷,愛她用自己的方式帶我們看見世界,就像我們愛著每一位代表團的成員,他們挑戰自我的每一步都是榮耀,讓我們看見自身更高的極限、更多無限的可能。
沒有人比運動員更清楚這樣無條件的支持有多麼重要。過去我們常常說,台灣只有一種國球叫「贏球」,那無疑是把運動員當成一種爭取民族尊嚴的工具,而不是一個值得我們尊重、敬愛的人。但台灣真的變好了,不只是運動員、不只是觀眾,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變好了,這種進步讓我們能夠自我肯定,也讓國際友人與我們更加親近,更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愛另一個人:不是因為他為你贏得了什麼,而是因為他跟你一樣來自這裡,無悔地為這片土地付出。
小戴在奧運贏得女子羽球單打銀牌
小戴在賽後告訴自己:「戴資穎,妳很棒!」真的,每個台灣代表隊的成員都該昂起頭告訴自己很棒,每個台灣人也都清楚你們有多努力才能走到今天。比起獎牌,我們更希望你們回台灣時,臉上都能帶著自在又自信的笑容,從你們站上賽場的那一刻,從你們堅持的訓練,從你們無數次的跌倒又重新站起,早已注定了這次的奧運會,無論勝負,你們都是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