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老人拒打AZ疫苗的背後真相─科技與智慧(22)
作者:陳華夫
臺灣從2021/6/15日對75歲以上長者開打日本捐贈124萬劑AZ疫苗,到6/18日4天累計人數已達45人死亡。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建議,原本身體狀況、慢性病不穩定者,宜暫緩打疫苗。(見不穩定慢性病長者 宜暫時緩打疫苗 518死 染疫病逝人數 居高不下)全台2021/6/15日起開放日本捐贈近124萬劑AZ疫苗接種,其中以75歲以上長者(含65歲以上具原住民身分者)人數最多,2021/6/22日進入施打疫苗第8天,全台傳出122人接種AZ疫苗後猝死,但死因是否與接種疫苗直接相關,仍有待釐清。(見打疫苗122人猝死 新北27人、台中25人全台最多(不斷更新))
而就在幾天前,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官員曾指出,全球各國接種AZ疫苗已經好幾個月,很多國家因擔心疫苗風險而暫停,後來也恢復,代表接種疫苗後,死亡不僅機率低,且似乎與疫苗的直接關係不大,反而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死亡風險更高,呼籲長輩仍應接種疫苗。(見老人死亡是疫苗害的?醫師:年齡、時間點對不上,及AZ疫苗該不該打 副作用大、保護力低?在英接種者現身說法)
為什麼短短幾老人施打AZ疫苗的輿論會180度的大轉彎呢?到底要打疫苗還是不打仍舊是輿論高度爭議的話題。本文將仔細分析這個致命的「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即政府或其他社會公共權威部門解決公共事務或公共問題所採取的執政原則。
AZ是腺病毒疫苗,而BNT與莫德納是mRNA疫苗,其防疫機轉不同,我在拙文AZ及強生腺病毒疫苗造成血拴之主要機轉─科技與智慧(18)非常詳細從DNA構造解釋了只有AZ及強生腺病毒疫苗會造成血拴的副作用─曾出現50歲下的婦女血小板低,血液凝塊的罕見風險,其發生率是十萬分之一。(見最新研究揭密:為何腺病毒疫苗恐致血栓,mRNA疫苗卻不會?)而全世界有美國、日本、瑞典和拉脫維、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都宣布或拒打,或暫緩施打AZ。(見停打AZ疫苗+2 瑞典、拉脫維亞也暫停施打)雖然mRN沒有血栓副作用,但並非所有mRNA疫苗都有優異的保護力,媒體2021/6/18日報導,德國生物製藥CureVac的mRNA新型疫苗的在晚期試驗「期中分析」階段,保護效力僅47%,低於其他mRNA疫苗(如BNT及莫德納),未達研究主要目標。股價在6/17日盤中重摔逾52%,市值失血近96億美元。(見mRNA新疫苗晚期試驗保護力僅47% 德製藥商CureVac股價重摔52%)
其實,施打AZ疫苗有其行為科學中「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的背景,老人及其年經的子女面臨下面下面兩個選擇:1)甲案:決定施打AZ,但面臨十萬分之一(0.001%)死亡的風險(機率);2)乙案:拒打AZ,但面臨約2% 身染新冠肺炎重症而死的風險(機率)。
一般人會認為拒打AZ會死的機率是施打的2,000倍,所以理性的人都應該打。但「展望理論」卻認為人類對「損失」(Losses)(如死亡)是非理性的敏感─即「損失厭惡性」(loss aversion),所以即使面臨巨大的機率差異,卻會因為微小的死亡機率,即使是十萬分之一,也會冒高風險拒打。只有「獲利」(Gains)狀況下,人們才會理性的分析機率及「期望值」─即隨機現象中之變數大小的角色(見接種後猝死續增50到95歲都有),以下「獲利」(Gains)狀況下的案例:3)丙案:1,000元的彩券,頭獎100萬元;4)丁案:2,000元的彩券,頭獎1,000萬元。一般人會採取丁案。
(圖片資料來源:展望理論)
人類對「損失」(如死亡)是非理性的敏感是諾獎得主「赫伯特·西蒙」最先提出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結果,「理性」思考有其「局限性」,受到環境(「參考點」)與時間的影響。不論全球有些國家是否考慮過「展望理論」而緩打AZ,但從臺灣老人施打率急奏下降,有些施打站工作人員比老人多的狀況下,指揮中心宣佈暫緩打疫苗,也算是順應民意之舉。(見不想打AZ…各地接種站唱空城計)
結論:
「展望理論」卻認為人類對「損失」(如死亡)是非理性的敏感─即「損失厭惡性」,所以即使面臨巨大的機率差異,卻會因為微小的死亡機率,即使是十萬分之一,也會冒高風險拒打。臺灣指揮中心宣佈暫緩打疫苗,也算是順應民意之舉。
不穩定慢性病長者 宜暫時緩打疫苗 518死 染疫病逝人數 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