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這一篇的標題時又回想起高中要放進包包裡帶去學校的文法書上下冊(重死我),每次翻開來就像在讀佛經。我倒是迎刃有餘,但身旁的同學幾乎快要一面倒睡死。我當時很懷疑為何要坐在教室讀這樣的「佛經」,後來想通了一件事。你好奇為何我能迎刃有餘,為何同學會睡死嗎?



文法書(甚至是教材)對你來說是什麼?

我曾想過一個很弔詭的問題,為什麼看文法書這種極度催眠的人類產物,我不會讀到想睡,但一讀起數學公式我就像吃了安眠藥一樣(什麼sin、cos公式也很催眠的好嗎)?我開始思考外文對自己來說是什麼,繼而思考英文教材對我來說是什麼?

這樣說好了,sin和cos雖然都是用英文字寫的數學專有名詞,但我在日常生活中完全用不到,數學公式對我來說就只是個暫時的、以考試為目的「工具」罷了。但英文就不一樣了,你今天想吃水果可以去冰箱拿一顆apple來啃,怕被感染新冠肺炎的話就一定要知道防疫指揮官常講的COVID-19是什麼東西,你在路上被老外問路的話一定至少要會講turn left、turn right或最簡單的Sorry, I don’t know,去日本旅遊一定要會講「阿哩嘎豆」。英文對我來講就是活生生的「必需品」,更何況出差都會用到。從小時候我就認知到,英文對自已來說不是單單的工具而已。當我看文法書,我不是把它當作工具來看,而是當作未來進出外語職場的「跳板」來看,即使這跳板真的讓我覺得很無趣,因為它只會叫你「背起來就對了」。



其實你不需要死背文法書

我學外語最不喜歡死背,所以會盡洪荒之力用邏輯推演的方式去了解外語的一切,包括了文法,事實上英文是可以用邏輯去推演出意思的。在英文文法中,只有10%是要死背的「基本元素」(例如girl的複數就是在後面加上s),剩下90%都是用基本元素(核心文法)去推演、延伸出來的,所以我不是背文法,而是自動化邏輯推演文法。別人看文法書像在看七年之癢的另一伴,我看文法書時則一直驚嘆:「唉呦原來同一套英文邏輯可以轉來轉去,轉出這麼多花樣啊。」中文何嘗也不是如此。

你講中文時會去想文法嗎?你甚至知道中文也有所謂的文法嗎?你不清楚中文的文法規則,外國人當然也不清楚,因為文法本來就不是拿來背的。

那你要問了,為什麼我們明明不會中文文法,能講出流暢的中文,而且還自成一套文法語順?


  • 上面那一句話的中文文法句型是:為什麼....卻...而且,你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在用文法了嗎?你知道「卻」字的前後兩句的語意必須是相對的嗎?(明明不會,卻...)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的中文文法概念根本不是從書本學來的,是從生活中的大小一切吸收來的,這就是我想通的地方。同理,我突然發現我的英文文法也不是從文法書學來的。「什麼?!」,你會問:「你不是從文法書學文法,那你讀文法書幹嘛?」

這麼說你可能會很意外,但我在第一次接觸到文法書時,我竟發現自己老早已學會書中教的90%的文法。換句話說,上國高中之前,我早就在生活中接觸完90%的英文文法了。看到文法書,就像是看到老同鄉一樣。

你問:「你怎麼有辦法在接受英文義務教育之前就先學完文法?」我說我從小就在追美劇、聽英文歌,聽不懂歌詞我也照樣模仿著唱,甚至還很超齡地收聽ICRT電台的外國人主持的聊天節目,聽不懂聊天內容時我就聽電台的外文歌啊。

你問:「這樣有聽沒有懂吧?」我說對啊沒錯,但很神奇的是,我照這樣聽了好幾年,某天竟然一瞬間感知到自己「開竅」了,那是一種像在深谷苦練九陽神功之後,某個神奇的一天突然茅塞頓開的感受。我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英文的「語感」,原來外國人講話的邏輯就是這樣的感受啊。那是第一次感覺到被英文語感「洗禮」了,你要說被「洗腦」我也沒意見,但我堅持說這是一種「耳濡目染」(笑)。

還記得我前面說過的嗎?我們的中文文法觀念是從生活中汲取來的,我的英文文法觀念也是這樣耳濡目染來的啊!當然別忘了,我在耳濡目染文法的同時,我也讓自己在生活中耳濡目染英文單字,快譯通翻譯機(重死我了又好貴)也是隨時抱在手上的。反倒是現在你有字典App和Google大神已經超便利了。

舉個例子吧。我聽到ICRT主持人說很後悔自己早該先做好某件事情,我聽到他當時說了「I should have 做某某事」,當下我並沒有特別去查字,因為用正常人類的大腦智商,從他說話的上下文和表露的情緒馬上就能「邏輯推演」,「should have」意思就是「老早就該...的」。這就是文法啊,這個文法就是像這樣從電台聽來和「心領神會」來的,哪裡需要什麼文法書。

當我開始上學校的英文課,翻到文法書的某一頁,聽著老師解釋「should have」這個文法怎麼使用,我當下除了早就知道意思了之外,還有餘力去觀察老師的解釋與我從老外聽到的使用方式是否一樣。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

甚至我還發現很弔詭的事。在我那個年代(發筆記:我沒說我很老),老師以及我的文法書都教我一個很莫名其妙的文法觀念,說:「寫文章時,全文包括每一段的時態都要一致,要嘛就是一整篇都用過去式,要嘛全篇都統一用現在式」。這可折騰死我了,因為每次作文課要寫作文時,我都被這奇怪的文法規定給綁死,一旦文章開頭講了過去的事,整篇文章都只能講過去發生過的事,不能講現在和未來,你不覺得很蠢嗎?重點是,這跟我平常透過書籍、電台、美劇觀察到的文法互相牴觸。現實生活中,外國人根本不甩這套規定。一篇文章當然可以穿插各種時態,中文不也是這樣嗎,語言不是本來就這樣嗎?

可怕的是,這樣的怪文法觀念也被我同年次的職場同事吸收進去了。某天他問我,為何我寫的段落穿插著各種時態,他說:「文法書不是說一整篇文章必須是同一個時態嗎?你這一段是用過去式寫,為什麼下一段的動詞都不更改成過去式?」我當下傻眼不知該做何解釋,只好丟給他好幾個美國新聞媒體的新聞稿,跟他說:「你看到的英文新聞稿,有每一段每一行都同一個時態嗎?」他這時才發現,拋棄這錯誤的文法概念後,他寫文章突然更解脫了。

你看出我想帶出來的重點了嗎?文法書不是你的「聖經/佛典」,不是拿來每天唱誦死記在腦裡的。當然你也可這麼做,但你睡死的機率會高達九成,還會喪失「自主邏輯判斷」文法的機會。解說不夠精確的文法書,甚至可能會誤導你。我不是怪文法書很廢,而是它既有本身的好處也同時有其侷限,你不需要過度依賴它,把它當作輔助理解的角色以及未來職場的跳板就好。

如果說我從生活中汲取的文法讓我有了基本的概念和印象,那麼文法書的作用,是用系統化和條列式的解說,用一種可視化的「理論」來呈現在你眼前,讓你可以用理論來講解給自己和別人聽懂。



學文法的關鍵:

善用你聰明的推理能力和觀察力

與其讓文法書悶死我,我寧願讓自己在生活中大量接觸外文。不用背的,用聽的不是輕鬆多了嗎?但我不是叫你當懶人,當你在聽的時候,或多或少要發揮你的觀察力,試著去猜測你聽到的外文是什麼什麼意思,請用你聽到的「上下文」來「邏輯推演」單字以及文法(例如前述的should have的例子)。如果觀察到累了,不妨休息一下,讓外文的聲音在背景「耳濡目染」你,同樣的文法句子聽聞久了,會在你潛意識中烙印在腦裡,某天你就會像我一樣突然茅塞頓開且又信手拈來:「欸,我好像N年前聽過主持人這樣講過,原來文法書在教這個呀。」

例如與其死背too...to...等於「太過...而無法(不是)...」,不如你實際去聽美眉親自唱給你聽,每晚睡前回想曼妙的歌姿和歌聲陪你進夢鄉(again,洗腦你),不是超順耳的嗎?  ⬇


You're just(簡直是) too good(美好的) to be true(真實的). Can't take my eyes(雙眼) off(離開) you.

你美好得令人不敢置信    我無法將目光從妳身上移開




「觀察」和「邏輯推演(用猜的)」是輕鬆學外文的核心技巧。猜完了,你會有超級深的印象,這時再去問字典和Google大神你所聽到的單字和文法是什麼意思,你會意識到你自己的中式怪英文:「噢,原來我想錯了呀。」或強化形塑你的道地英文語感:「噢,果然猜對了。」這樣學文法才像玩推理遊戲破關一樣好玩啊,你說是不?




編寫外語教學文章耗時費力,如果有幫助你拓展外文視野,如果你喜歡我作品,懇請訂閱並追蹤我的「擊破你的怪怪英日文」專題!所有生活好用的英日文都完整收錄在此專題中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