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系列是前陣子讀得比較密集的書系,解封之後書順利到手,除了這本之外還有一本福哥的書,然後應該就會休息一陣子,沉澱一下從中間得到的訊息,並且印證。

先說說這本書的優點。如果一個實踐智慧要經過整理變成一個知識系統的話,個人認為作者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不管是分析的架構或邏輯,條理清楚,也搭配了相應的例子,甚至是市場上正在發生的轉變。讓這些分析看來言之成理並不容易,要對應起一個系統更有困難,但大略做到了。

和一般的商管書相較,少了教科書的引經據典,但如果有一定的閱讀經驗,可以看得出來書中借用了許多經典的商管策略。或許對只想用一本書瞭解概念的讀者而言,這個做法可以很快的概覽可能的問題痛點,並試著套用書中的建議尋求改善。只是瞬息萬變的環境是否能靠這樣的模式成功,還有待觀察。或者能解決的問題偏向治標,而較少建議進入問題核心探問,找到比較隱蔽的問題。

對於客戶管理的部分,這本書有充分的分析和討論。從量化各項銷售、成本等既有數據之外,再進一步的運算客戶存留的可能,進一步改善獲利的脈絡與機會。對商業或者是分眾銷售來說,都是具有參考性的。從這些角度切入,大部分的問題應該都可以獲得程度不等的解答,與構思策略的起點。

後面關於經營的部分,真的老闆感很重。對於基層而言,這些內容理想性偏高,而實踐性偏低。許多資訊不對等的狀況在討論中並沒有顧慮,使得基層和決策之間的斷裂似乎不容易被這個分析架構改善。也許這也是這書較為可惜的地方,離基層太遠、想像的部分太多。

接著是這本書讀來不舒服的地方。以運營力來說,沒有足夠的理由支撐這個支那常見但在臺灣脈絡中似乎是新的名詞的概念。除了容易產生認知上的困擾外,無助於改善這個概念所要指涉的內容,是處理這個議題做得不是很理想的地方。或許作者有他想要表達的,但在書中並沒有完整的呈現,又或者並沒有充分的說服,以至於這個詞在許多地方又變回營運。到底營運跟運營有什麼差異?標新立異弄個大家不熟悉的名詞有什麼好處?作者都沒有充分分析及討論。

另外,書中的圖示有時並無助於理解,或者設計、排版都有改善的空間。老派、諧音哏等組織訊息的方法,都顯得和書的主題有些違和。過去常用的流程圖在未經設計的狀況下,並不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想法,或者對理解的幫助有限。應該說如果這個部分再重新調整過,這本書會更好。

推薦給想很快掌握商管概念的朋友,管理、銷售的部分可以在書中找到不少訊息,有助於解決可能的現實問題,是實用度不錯的一本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