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之路』,榮光的一日!
『願旭日光照我土,驅散四周陰霾。此光輝,此正義,領我們直到永遠。對立陶宛母親的愛,始終燃燒在眾人的心中。祈願這片美麗的土地,永遠統一繁榮。』
(譯自《立陶宛讚歌》Lietuvos himnas)
曾經轟動一時,傳揚國際的「牽手護台灣」運動,相信是很多親台派或本土陣營朋友們念念不忘的經典「名場面」,這場於西元2004年2月28日所舉辦的和平造勢活動,不分男女老幼,手牽手從基隆和平島連結到屏東的鵝鑾鼻,長達約五百公里的人鏈,估計約兩百三十萬人的參與,齊心向世界宣示台灣人捍衛自主、堅守民主的決心!透過主題曲《伊是咱的寶貝》,不只成功喚起綠營支持者的護國意識,更大大振奮了當時正陷入總統連任保衛戰的民進黨士氣。最終,3月20日的開票結果,時任總統陳水扁以不到3萬票的差距驚險過關,延續了「Say Yes to Taiwan,Say No to China」的政治光譜與兩岸政策。
然而,您知道嗎?用「牽手」來表達軟性政治訴求的行動,並不是由台灣人所開始的喔...
各位觀眾!真正的先行者,近代史上第一場以不斷開人鏈的方式展開和平造勢或宣揚理念的地點,是在昔日尚未由前蘇聯共產體制中獨立出來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包括了『愛沙尼亞』(Eesti Vabariik)、『拉脫維亞』(Latvijas Republika)與『立陶宛』(Lietuvos Respublika),他們在西元1989年的8月23日,聯合舉行了『波羅的海之路』(Balti kett / Baltijas ceļš / Baltijos kelias / Baltic Chain)大遊行...
話說從頭,早在西元二十世紀八零年代中葉,諸多西方主要城市為呼籲蘇聯正視其鐵幕治理下侵犯人權的迫害與干涉,已齊聚發起了「國際黑絲帶日」的抗議活動,更將矛頭直指半世紀之前,也就是西元1939年8月23日時,由納粹元首希特勒與蘇聯共產頭子史達林藉著私心與利益交換所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German-Soviet Nonaggression Pact)…因為透過此密約的簽署,三個原本在二戰期間擁有自主權的國家居然先後在蘇、德列強的軍事角力下淪為禁臠,甚至在西元1944年的蘇聯「波羅的海戰略行動」中遭到蘇聯紅軍的入侵,表面上是為驅逐納粹軍人,但實則成為蘇聯武力併吞,向西方擴張疆域下的第一線受害者!而且在《蘇聯憲法》的壓迫與威脅下,三個國家莫名其妙地淪為「東方集團」的一員,更是莫斯科高幹眼中的二等公民。
故西元1988年以降,三個國家的社會運動家在取得蘇聯當局的首肯(允諾不逮捕)下,決議在隔年發起一場大型的公開示威活動,讓全世界人民清楚知道:
一:我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是被非法佔據的地區,蘇聯共產政府駐守在當地的軍隊應即刻全數撤離!
二:我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想自主獨立,無須再遵守《蘇聯憲法》,也省卻正式的法定脫離程序,沒有人想繼續當「一國兩制」下的蘇聯加盟自治共和國!
消息靈通的蘇聯官媒自然也掌握各種管道的消息,知悉三個國家的民眾想舉辦抗議活動,因此不甘示弱予以還擊!莫斯科官員公開斥責,表示這是三個自治加盟國裡的少數反動份子秉持錯誤的狹隘民族主義所進行的歇斯底里式分裂祖國領土行為!長期扮演蘇聯黨媒傳聲筒角色的《真理報》(Пра́вда)更以政治宣傳為文,指稱過往的歷史事件其實乃是三個國家的國民議會代表全體人民向蘇聯最高蘇維埃遞出請求加入共產體制的要求,是三個國家的議會自願加盟蘇聯,而非蘇聯出兵佔領三國;《真理報》更刊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雅柯夫列夫(Alexander Yakovlev,1923 - 2005)的論述,他公開承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文的存在性和譴責當年的決策有誤,但他始終堅稱這些條文與波羅的海三個國家加入蘇聯毫無關聯。
沒有西元1944年的共產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就沒有西元1980年的生活水平!今天三個國家不應該反過來抨擊蘇聯,看那昔日的「心甘情願」,哪裡是紅軍武力脅迫的呢?沒有共產黨,三國現在就沒有任何進步可言呢!(咦?有點耳熟...)
另一方面,莫斯科為要平息民怨,同時維持鐵幕裡「棒子與胡蘿蔔」的一貫統治手段,所以紅場也釋出不同方向的善意回應,包括了自治加盟共和國本身可以讓己身的傳統母語提升為官方共用語言 (與俄語平起平坐,但由俄語主導),同時也允許自治加盟共和國的自訂法律得以與蘇聯法律相牴觸而不受罰(當時波羅的海三國已分別修改憲法,賦予各自的最高蘇維埃得以否決蘇聯法律)...但讓人感到弔詭的,蘇聯高層卻也向各加盟國主席團提出一項要求,希望各自的蘇維埃議會能即刻立法,取締境內的民族主義或自決思想團體,更控告獨立團體,以減低民眾追求自主的聲浪!
『命運的鐘聲已敲響,大海開始怒吼。沉睡的三姐妹,開始為了自己而抗爭。』,
《波羅的海正在醒來》(The Baltics Are Waking Up!)
等了50個寒暑,父母親一輩或許都早已成為黃土,這種兩面討好(壓迫)手法除非是沒有頭腦、喪失靈魂,否則沒有一個人會想繼續當笨蛋,更願意當長期被壓抑的次等公民...
就在西元1989年的8月22日,看似很意外又自然而然地,立陶宛(立陶宛,是的!)的最高官方代表,也就是自治加盟共和國裡的最高蘇維埃委員會,沒事先向莫斯科稟告,居然就直接開會通過表決,正式對外宣布:
西元1939年8月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一個不合法的國際條約,所以毫無疑義,納粹的佔領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直接結果,故蘇聯稍後的入侵與併吞亦誠然不合法!此意味蘇聯非法佔據我們的國家長達50年!
哇!立陶宛最高蘇維埃委員會成為第一個敢跟蘇共中央直接嗆聲的加盟國最高行政機關!
或許就在這種決心捍衛自由的氛圍下,不知道是哪一位「先知」臨時提出的想法,社運工作者們同意以手牽手連成一條線的方式,用人民力量團結在一起的最直接手段來向世界發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犯罪行為,促請各方宣告這條約自簽署的一刻起即自始「無效」。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是「不容剝奪的人權議題」,更是「希特勒–史達林時代最後殖民地」的怒吼!
此外,為確保手牽手行動不被外力干擾,三國的共同主辦單位也事先明確地規劃好完整的牽手路線圖;雖然說當天是星期三,照道理是上班日,但愛沙尼亞最高蘇維埃行政當局為了要彰顯此行動的重要性,於是特別將這天訂為法定假日,好讓大家方便就近「牽手」...其餘的地區,不少民間企業也都紛紛重金贊助這項很有意義的活動,或是動員全公司的員工搭乘交通車前來參加。當地的廣播電台也彼此串聯起來,用實況轉播的方式來接力報導這項活動,並且向其餘的蘇聯自治加盟國空中放送…
終於,
西元1989年8月23日,當地時間下午七點,從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開始,經過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Rīga),最終到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Tallinn),沿著高速公路和平面道路,本來期待大概只有60萬人會參加的牽手活動,竟然在民心思變,爭取自由、獨立的全民意識下,最後一共吸引了近200萬人(或更多)共襄盛舉!大家手牽手、心連心,串起了長達六百多公里的人鏈,雖然彼此可能都不認識,但是一個堅定無比的信念讓大家的心,緊緊聯繫在一起,那就是...
我是波羅的海的住民,我要求獨立!
命運的鐘聲已敲響,大海開始怒吼。
沉睡的三姐妹,開始為了自己而抗爭。
喚醒波羅的海,喚醒波羅的海,
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
值得一提的是,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民間意見領袖們選擇在兩國邊界舉行了一場象徵性且肅穆的喪禮,會場裡擺上了大型的黑色十字架,民眾手持蠟燭,高舉黑絲帶裝飾的戰前國旗,用以悼念蘇聯暴政下的死難者、遭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無辜民眾和政治犯,和其他昔日被貼上「階級敵人」標籤的社運工作者。
四個月後,態度終見軟化的蘇聯共產黨中央,在改革派總書記戈巴契夫的親自授意下,蘇聯全國最高蘇維埃大會正式通過了對於當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譴責案,也讓波羅的海三個自治加盟共和國的獨立有了實質法源的基礎與曙光...畢竟在『波羅的海之路』贏得國際矚目與關切之下,三國的獨立已是道德而非單純的政治議題,重新獨立將可恢復歷史公義,更能逐一消除過往迫害正義、威脅真理的史達林主義。潛移默化之際,獨立運動變得更加堅決和徹底,三個國家不再要求莫斯科給予框架內更大的自由,而是爭取全面且完整的獨立!
西元1990年的2月,三個自治加盟國分別舉行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民主式全民公投,結果不出觀察家所料,擁抱獨立的陣營大獲全勝!
西元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從蘇聯獨立!
西元1990年8月20日,愛沙尼亞從蘇聯獨立!
西元1990年8月21日,拉脫維亞從蘇聯獨立!
距離大家手牽手,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
西元1990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正式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獨立!
尾聲:
西元2009年,『波羅的海之路』圓滿落幕的二十年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議將這起史上最偉大,也最具教育意義的牽手活動,列入『世界記憶項目』(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也就是無形的『世界記憶遺產』(Memory of the World)當中,用以提醒所有的世人…
曾經有一群人用手牽手,築起六百公里人鏈的方式,來讓世界聽見他們的聲音!
『獨立萬歲!人民萬歲!』
圖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ltic_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