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式 = 正式,而不是指特定的某一種民族風格式樣。例如,先秦兩漢的史書《東觀漢記.紀一.世祖光武皇帝》記載「……。又舊制上書以青布囊素裹封書,不中式不得上。……」,其中「中式」一詞就是「正式」之意,又意通 English 的 formal (式正;式正的;式正樣容;式正一類;形正;形正的;形正樣容;形貌正) 一字。

2、中式服裝 = 正式服裝,而不是指特定的某一種民族風格式樣的服裝。

3、中餐 = 正餐 or 正式的餐宴,而不是指特定的某一種民族風格式樣的餐宴。

4、中菜 = 正菜 = 和菜,而不是指特定的某一種民族風格式樣的菜。

5、formal = 形正 = 形中,其中「形正」即「正形」的同義倒裝詞、「形中」即「中形」的同義倒裝詞。此因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在解釋「史」字時記載「史,記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屬皆从史。」,因此漢字「中」、「正」兩字的意思是相通的,皆有不偏不倚、公正獨立的概念。此時,若字尾 al 同時轉換漢字「的」或「樣容」,formal 也能轉換漢字「形正的」、「形中的」或「形正樣容」、「形中樣容」。(#參考文末 P.S.)

6、formal = 式正 = 式中,其中「式正」即「正式」的同義倒裝詞、「式中」即「中式」的同義倒裝詞。橋接轉換的方式同前式,因爲漢字「中」、「正」兩字的意思是相通的,皆有不偏不倚、公正獨立的概念。此時,若字尾 al 同時轉換漢字「的」或「樣容」,formal 也能轉換漢字「式正的」、「式中的」或「式正樣容」、「式中樣容」。(#參考文末 P.S.)

7、另一方面,早期東漢許慎的正本《說文解字》記載「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可見「中式服裝」有時可能又意通「內式服裝」。亦即,「內裝」也算是一種「中式服裝」,但此「內裝」(indoor dressing) 可能不是「內衣」(underwear) 的意思,比較可能是一般的禦寒大外套、風衣、雨衣、雨鞋、雨帽、遮陽帽、登山釘鞋、甲胄武裝、……等等戶外活動時纔會穿戴的裝備以外的室內服裝。

8、此外,根據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的記載,據說俗本《說文解字》又記載「中,和也。」。雖然段玉裁說這個意思非是,但如果我們姑且考慮這個俗義,那麼所謂「正式服裝」在古代的俗話中也可能被稱作「和服」,而「和服」(わふく,發音 wafuku) 此一名稱仍然保留在指稱日本傳統風格的正式服裝。但是,按古漢字「中」的俗義來看,「和服」早先的意義可能只是如同「中式服裝」一樣,也意通前述的「正式服裝」或 formal dressing (式正的著穿之物,意通中文漢字「正式的穿著」),而不是特定的某一種民族風格式樣的服裝,最多只可能是「合適的服裝」之意,但沒有說怎樣纔算合適,應該是看活動場合來決定吧!……例如:參加典禮就穿禮服、演戲就穿戲服、玩 Cosplay 就穿角色扮演裝、運動時就穿運動裝、游泳就穿泳裝、……等等。


事實上,在日本漢字中,有另一個指稱服裝的名稱「着物」(きもの,發音近似 kimono),但廣義的「着物」是泛指各式各樣的服裝,而不是現代中文漢字文化裡也有點將之誤解成「日本傳統風格的服裝」且有時也將之轉譯為「和服」的意思。

由此可見,漢字「和室」(日文也寫為「和室」或「わしつ」,但發音似 washizu 或 washitsu) 也可能有「合適的房間」或「正式的房間」之意,原本不一定是現在所說的那種有舖設「畳」(たたみ,發音接近 tatami,中文漢字多音譯為「榻榻米」) 的「日本式樣之房間」(Japanese style room)。

不過,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日文「と部屋」(發音似 doheya) 也被中文漢譯為「和室」或「和房間」,然而「と部屋」卻是「多用房」或「多用室」即類似「多用途使用的室內空間」的意思,例如「客廳兼餐廳兩用的室內空間」也是一種「と部屋」。


換句話說,漢字「中餐」可能只是「正餐」或「正式的餐宴」之意,而不是特定民族風格口味的餐宴,也不等同於「中國菜」(有點不知所云的名詞,難道吃飯的時候還要順便搞政治?)。甚至「中菜」其實本來也可能意通「和菜」,但不是指 Chinese food 或 Japanese food,應該是含概了所有「正式的上菜」及「合適的大菜」,並且也包括了被當作正式及合適的菜色來上桌的各種「風味小吃與小菜」,以及雅俗共賞的「上下通識菜」等。

未料,大約在漢字文化清末民初的時期,一種悖離傳統而偏頗無知的暴衝式革命思想,卻將原本意通「京師」、「天子位」、「天子都」、「天朝」、「朝廷」、「中央聯邦政府」或等同於「聯合國總部」之含意的漢字「中國」一詞訛誤宣傳為國家名稱及地理名稱,又偏激地誤導出一種狹礙的民族主義,也同時逆向扭曲並混淆了漢字「中」的幾個比較正確的古典意義。

因此,當今所謂的「中式」、「中餐」(P.S. 「中餐」有時又意通「午餐」,例如清代《全唐詩.卷五百七十二.送貞空二上人》「林下中餐後,天涯欲去時。衡陽過有伴,夢澤出應遲。」)、「中菜」、「和服」、「和室」等詞,似乎也幾乎變成了名不符實的、不知所云的渾話;而所謂的「中國式」、「中國菜」,在古代大概只有天子朝廷在召開朝廷國會或舉辦天朝國宴時纔比較可能這麼說吧!……但實際上,古代的漢字文本根本就很難找到「中國式」或「中國菜」這樣的名詞。

並且,按古代漢語俗話的定義來看,中文漢字 (即意通「正式漢字」或「正體漢字」) 所指稱的「大和民族」(或意通「日本民族」),其字面上的意思不也相當於「大正民族」及「大中民族」而又類似「大中正民族」嗎?……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一個漢字成語「大中至正」呢!

也因此,雖然「formal = 形正 = 形中」且「formal = 式正 = 式中」,但是筆者沒有將這二個橋接式寫入與 formal 一字相關的橋接文章中,正因爲目前所謂「中式」的含意已經搞得有點混亂、幾乎快要失去了傳統漢字「中式」一詞帶有的「正式」之本義。


P.S.


formal:形正
,類似「正式」或「正式的」之意,其中字尾 al = A丨= 夊一 = 止一 = 正;形正,其中字尾 al = A零 = 夊〇 = 止口 = 正,此時符號「止口」的下上組合是約略描述漢字「正」的殷商甲骨文字體,不過其中「夊〇」若通過「夊〇 = 止o = 止one = 止一 = 正」也能轉換後世由符號「止一」下上組合的字體;形正樣容,此時字尾 al 同時約略形聲漢語「樣容」再轉音;形正的、形貌正,此時 informal 即「沒形正」、「沒形正樣容」、「沒形正的」或「沒形貌正」之意,類似「非正式的」;式正,此時 formal = -Γo二nnA一 = -Lo二聯n夊一 = -㇂oo聯N止一 = -㇂dot.one聯Z正 = -㇂點1聯2正 = -㇂丶丨聯二正 = -㇂丶工正 = 式正;式正的、式正樣容、式正一類,此時字尾 al 同許多形容詞語意的單字字尾 al 轉換漢字「的」或「樣容」或「一類」等。(P.S. 參考〈form 與「形」或「形貌」或「形造」(形製、形作、形做) 或「塑」、「形塑」、「塑造」等的轉換密碼〉--
https://vocus.cc/BridgeWords/5f42e441fd89780001c493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