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pixabay


人的本性(英語:Human nature)
簡稱人性,是一個概念,指的是基本的性情和特徵



人性比我們想的更複雜、神祕且引人入勝。然而,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帶來的巨變,使人類比以往更耽溺於自我世界,而其自戀程度也是前所未見。

而在西方所謂人性,也是天生而自然,是與生俱來、未經後天作用的本質。. 從這一方面說,所謂人性,基本上應該是指生而為人,人所稟賦的性質,是所有的人(全人類)共同具有的。



科技來自人性,但人性到底是善是惡?

性善性惡是東方的思想,這兩派一直都是不一樣的存在但在同一個地方,然而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以來,孟子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一直就是思想家討論人性的焦點。

孟子的「性善論」主要有兩個論點:第一個論點是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的自然現象,是自然形成的,有些人為惡是外界環境影響所致,所以在外界干擾下為惡但其原本的本性卻是善良的,所以人性本善。

然而荀子認為「生而好利才有了爭奪,生而嫉妒才有了小人,生而有耳目之欲、聲色之欲才有了才有了淫亂。」必須用法律約束、禮儀教化才能使人向善。
就像彎曲的木頭必須經過工具矯正才能變直,必須需要後天的教導與學習才能讓人走向正道,故人性本惡。



但在截長補短下我認為兩者可以是互補,如何才能說明,就如同陰陽太極。

可曾想過人如果性善卻也可被外界影響成為惡,但如果本為惡也可被法律或者禮法約束而成為善,人永遠不可能如同清粥般如此純白,如果有人純白卻也不可能一塵不染,但絕對有機會是黑轉白,兩個學說加起來便能訴說可能性是無限大的存在,不管是誰都能有改變的機會,不管變好還是變壞。

那就是可教化




電影DVD封面

大家小時候都看過的電影「濟公」,雖然搞笑無俚頭,但她在電影裡訴說著凡人並不是如此冥頑不靈不可救,便接下任務要下凡度化三個命運注定的人,九世妓女、九世乞丐與九世惡人,九世便是代表他們要一直如此生活著不管如何投胎都改變不了命運,但濟公當時的主張就是可教化,是可以改變的。


最後這三位都在被濟公的感化之下,改變想法、脫離束縛成功在下輩子如願以償不再成為這三種身分的模樣。


渡化跟教化不也是異曲同工之妙的說法,重點是想法。




所以善惡之分不過是想法上的框架,我今天有這個想法是惡的,在佛道教講法就是邪念,那如果今天再有個想法要幫助人就會是善念,那人是惡是善又有甚麼分別,最重要的還是自我的觀念,想法與實際的思維,環境與周遭的人事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心念與信念,所以修心才是修行的最大關鍵。

轉念的重要性,別讓想法變成蛆蛀爛自己。



善與惡的距離可能不到一毫米,
但自己卻能控制生與死之間的縫隙,
如何完善自己讓自己安心,善惡便不是那樣重要的議題。


CarefreeSu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