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落實義務教育「教師輪崗」制度之意義─現代開悟之洞識(5)
作者:陳華夫
近日,據媒體報導,北京市將大面積、大比例推進幹部教師的輪崗和交流。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東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幹部教師100%交流的教師輪崗。以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於2021/7/24日宣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雙減政策。
此次改革將有效的打擊學區房炒作及均富教育資源,達到共同富裕的最終目標。但對分數升學主義、升學留學補習班、及名校心態等教育沉痾痼疾,並無力遏止。而分數升學主義的競逐高分是教育沉痾的源頭,造成學子浪費精力與金錢養肥升學留學補習班,只為滿足名校心態的虛榮心,這就是長年以來,億萬東亞(中日韓)莘莘學子的夢魘與枷鎖。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分數升學主義的最大好處是在的升學考試中的公平性,但人的天賦是參差不齊,公平雖可以杜絕裙帶關係,卻無法選拔出真正理工科的學子,訓練成一流的科學家。
人格心理學依據人的天賦氣質,把人類分成5大類型,(1)外向性型─愛交朋友、親切;(2)神經質型─焦慮、感情脆弱;(3)和善性型─信任、溫厚的;(4)嚴謹自律性型─自律、有組織的;和(5)開放性型─豐富想像力、創意。通常,前面3型是人為導向(People-oriented)適合學習人文學科,後面2型是工作導向(Task-oriented),是適合學習理工科(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如此簡單的人格心理學分類學生適合的學習科目,一定無法讓心理學專家滿意,但我主要是強調,人的天賦不同,教育除了公平,更要依照學生的天賦氣質來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依照上面的人格心理學分類,人口中約1/4到1/5適合學習理工科,這吻合美國所統計的教育數據─大約 20% 的美國出生的大學生攻讀理工科專業。(見為什麼一些移民孩子更有可能攻讀 STEM 專業)但在整個東亞,近乎100%中國高考學生為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恐怕都得在升學留學補習班死啃毫無丁點興趣的數學。
要判定小孩子的天賦是否適合唸理工科,小學時期最明顯,若算數的四則題沒興趣,則一定不是學理工科的料,到了初中的幾何學,及高中的代數及解析幾何,若仍能保持數學、物理科高分學霸,則算是具有理工科的天賦,但是否真是一流的科學家仍是未定之天。
美國的總人口約是中國的23%,也就是說,中國有潛力的理工科的學生等於美國的總人口,這就引起美國的有識人士的擔心。但事實上,中國的科學長期落後西方,中國學生千方百計的要留學美國,卻被美國刁難簽證,為什麼呢?(見拙文一位資深留美學生的美中理工科學研究之評析─現代開悟之洞識(3))
簡單的說,關鍵就在,分數升學主義掛帥的教育訓練出來的學霸,只擅長抓重點,考高分,然後再頂者名校光環,佔據了高校及科研單位的研究崗位,但這些學霸的人格素質通常與一流科學家相反,他們為了考試得高分,就得全盤接受書本上的知識,無法批判試卷題目的意義。但一流科學家的關鍵人格素質,往往是有勇氣否定及創新現有的科技前延。中國留學生到了美國後才驚覺自己一身考試的武功,不僅完全無用武之地,還基本懷疑自己能否勝任一流的科學家。因為自己最自豪的就是,只要有試卷,就能考高分,但一流科學研究做研究,必須自己出考題,再自己回答。而學霸們你這輩子出過考題嗎?即使出了,能考高分嗎?
分數升學主義之所以是教育沉痾痼疾的源頭,有著千頭萬緒的文化、社會、家庭的糾葛。連眾人心中的美國教育也不能倖免。例如,我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普通化學」實驗的助教。每次發成績,就有一堆學生來向我要分數,說這多扣了一分,那少加了一分,總之就是要滿分才能有利他們申請「醫學院」,我心想將來最好不要碰到這些學霸醫生,沒準無病也會診出有病。(見拙文一位資深留美學生的美中理工科學研究之評析─現代開悟之洞識(3))
既然,分數升學主義是根深蒂固,行之多年,教師輪崗及雙減政策並無力扭轉,可有無補救之道呢?我認為,仍大有可為;在保持升學考試及入職考試的公平大原則下,再開一道「特別舉薦」的小門,只要弄清並非裙帶關係,允許一流的教授或知名的科學家「特別舉薦」科研人才,不受考試公平的拘束,畢竟一流的科學家才能比分數更能準確的認出一流科學人才,即時搶救考試公平下的滄海遺珠。
大國辦教育一定要有大國的氣度,滴水不漏的考試公平制度,只說明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保身考量仍然大於振興科學的考量。既然教師輪崗及雙減政策都落實了,就不能開一道「特別舉薦」的小門嗎?而美國就有這道「特別舉薦」的小門,我就是它的受益人。當初,我的高中老師因為我的考試分數不高,判定我缺乏物理及數學的天份,但我日後竟然跌破眾學霸同學的一地眼鏡,通過MIT教授舉薦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才得以親灸睹世界一流的MIT科學研究。
結論:
分數升學主義是根深蒂固,行之多年,教師輪崗及雙減政策並無力扭轉,補救之道是,在保持升學考試及入職考試的公平大原則下,再開一道「特別舉薦」的小門,只要弄清並非裙帶關係,允許一流的教授或知名的科學家「特別舉薦」科研人才,不受考試公平的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