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高科技海上衝突並不多見,1986年錫德拉灣衝突算是其中一個,然而這一事件長年被不到1個月後傳奇性的黃金峽谷行動掩蓋了風頭,這篇就簡單介紹一下事件始末。


如今格達費留給世人的最後印象最多是一個死於茉莉花革命的獨裁者,但被很多人遺忘的是格達費的過去  -  在70-80年代時,格達費曾是阿拉伯世界最臭名昭彰的恐怖主義支持者,慕尼黑奧運、愛爾蘭動亂、沙特阿拉伯駐喀土穆大使館、羅馬機場襲擊與劫機事件、OPEC會議挾持事件等,其中一部分更是由本人承認涉及。但至少在70年代,作風保守的卡特政府仍不願和經濟能源上有重大交易的利比亞爆發衝突,同時伊朗政變後美國人質的交換問題也亟待伊斯蘭世界領導者的中介協調,因此美國極力保持隱忍。


然而美利關係仍持續惡化,不堪利比亞示威騷擾的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館也在1979年關閉,在地中海作業的軍機也頻頻遭到騷擾甚至未被承認的攻擊。


雷根上台後,情況得到巨大改變,雷根兌現了大幅增加軍備的承諾,並致力於施壓甚至打擊敵對勢力,蘇聯是如此,利比亞更是僅次於蘇聯之下的頭號對象。在伊朗扣留的美國人質返國後不久,雷根當即宣布將對恐怖分子發動迅速且強力的報復。而國務院、中情局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得出一致結論:利比亞是當今最危險且直接的恐怖主義支持和贊助政權。


80年代從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分裂的阿布.尼達爾(Abu Nidal)組織了尼達爾組織,他們成為當時最臭名昭彰的恐怖組織,包含但不限於把坐輪椅的年老美國遊客從挾持的郵輪扔進大海、在無差別掃射中殺害幼童。而規模最大的是1985年羅馬與維也納機場恐攻,兩個機場幾乎同時遭到武裝人員入侵和掃射,共計15死138傷,死者包含1名11歲幼童。


被阿布.尼達爾組織炸毀的客機,該組織的活動在1985年達到高峰,一年就涉及超過20起恐攻。


格達費雖否認直接支持該組織行動,卻不吝於在公開場合表達對尼達爾組織的聲援,義大利和奧地利調查人員亦發現這些武裝人員的護照沒收自利比亞不久前驅逐出境的突尼西亞遊客。這起事件結合利比亞先前涉及支持的恐攻,毫不意外的使利比亞成為雷根發洩怒火以及表達美國回擊恐怖主義決心的最佳對象。


目標有了,但手段是另一個問題,美國固然希望打擊那些已知被用於支援和訓練恐怖組織的營區,然而這類營區多在市區,緊鄰民用建築,同時美國和利比亞仍有頗具規模的經濟與能源交流,1500多名美國人仍在利比亞工作,他們有被成為報復對象的風險。前者暫時無解,後者的解決方案是雷根直接下令所有美國企業必須拋售所有業務,公民則禁止所有與利比亞經濟往來 - 形同要求離開,因為這代表他們不能進行支付房租或採購生活用品等活動。


由於雷根不希望動用戰斧飛彈或F-117以免技術外洩影響對蘇聯軍事優勢,而利比亞嚴密的防空又讓傳統攻擊機投放精準導引武器變得太過危險,所以直接對利比亞進行打擊至少在當時美國看來不是個優先選項,不過倒不是毫無準備,12月27日當晚五角大廈同時向海空軍發布了關於對利比亞的黎波里和貝尼納機場進行遠程奔襲的概念研究要求。而一支EA-6分隊被派往珊瑚海號航母,75枚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HARM)也被臨時調撥給第6艦隊。


然而西方媒體很快掌握了一切細節,他們知道任務規劃上正在面臨困境,知道哪支部隊最可能被用於發動攻擊,而且媒體更是毫不顧忌地將美軍籌備攻擊的進展與演習披露給了外界,英國媒體的車輛甚至直接進駐到萊肯希思(Lakenheath)空軍基地外面關注著進駐此地的美國空軍第48聯隊一舉一動,這意味著空襲根本沒有突然性可以指望。雖然規劃和演練仍在繼續,但參與者也知道這大概派不上用場 - 至少現在不會。


而政府官員心中的最佳方案是自由通航行動 - 利比亞一直聲稱北緯32° 30'以南所有海域為利比亞專屬捕魚區,格達費上台後更近一步地宣稱北緯32° 30'線為死亡線,利比亞會摧毀任何嘗試未經授權跨越的存在,這無疑否定聯合國海洋公約對領海線的限制規則,即便是蘇聯也不支持利比亞的宣言。對美國來說,要挑戰格達費話語的權威性與個人威望的同時維持對國際秩序的尊重,沒有比在死亡線以內進行自由通航任務更合適的選擇了。


圖為錫德拉灣,虛線是利比亞宣稱擁有控制權的死亡線,實線是聯合國海洋公約承認的12海里領海線。


根據最終規劃,美國海軍第6艦隊將在地中海組成第60特遣艦隊,執行文檔獲取行動(Attain Document)。這是一項被認為同時滿足政府中激進與穩健觀點需求的行動,其宗旨是主動進入死亡線內展開演習挑戰格達費的權威性與執行力,不會開第一槍也不會直接進入聯合國承認的領海線 - 但如果格達費膽敢以軍事手段回應,那將如激進觀點所希望的那樣以第60特遣艦隊的壓倒性軍事力量回報。


執行自由通航任務的侷限在於力量:在羅馬和維也納機場發生恐攻時,美軍在地中海只有珊瑚海號一艘航母,面對利比亞還是有些不足。不過軍方反應很快,在判斷局勢升溫後,國防部長溫伯格於1月初下令立即增援薩拉托加號到地中海,同時本土準備好第三艘航母隨時支援。3月10日美國號比預定提前10天從本土出航前往錫德拉灣。


文檔獲取行動分三段進行,第一階段於1月26日至30日之間展開,第二階段則是2月12日到,航空單位跨越死亡線並執行演練。期間利比亞空軍多次在GCI引導下進入演習空域嘗試騷擾,機型包含米格23/25、蘇愷22和幻象5/F-1;美軍則會在E-2預警與引導下提前預知利比亞空軍的接近,同時利用對方飛行員遲緩單調的反應提前佔據有利攻擊位置。在兩段演習期間雙方都沒有開火,不過也幫助美軍摸透了利比亞軍的訓練水平與作戰模式,也了解對方缺乏全天候作業能力的侷限。


在文檔獲取行動中[護送]利比亞米格25的F/A-18。


文檔獲取行動第3階段則在3月23至29日之間於32° 30’以南進行,並止於聯合國承認的利比亞12海里領海線。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美國號的加入讓第60特遣隊實力更加充裕,而且這也是海軍水面艦艇首次跨越死亡線。交戰規則為:允許在有遭到攻擊的風險時已有限範圍和強度進行武力對抗,避免升級,並以有利於美國的條件中止交戰。


相較於以往衝突中的交戰規則,這次的規則更加寬鬆,以往反擊授權仍應由特遣部隊指揮官下達,且只能針對主動實施敵對威脅的敵軍單位進行報復,而敵對威脅定義則是接近到允許開火的位置上;而這次只要有任何一個敵軍被判定有敵對威脅,現場美軍無須通過指揮官授權亦有權對任何懷有敵對意識試圖進入符合敵對威脅定義區域的利比亞單位開火,或者追擊曾發動攻擊的利比亞單位。不過凱爾索的權限仍止於自衛性行動,在此之上的進攻行動須由白宮批准。


為了強化艦隊在這種複雜且受限條件時的反應速度,美軍事先規畫並設想多種突發事件與應對手段,並將這類情境設定相應代號,讓艦隊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釐清事態並切換不同層級的反應模式。


在文檔獲取行動第三階段中有一個名為草原烈火(Prairie Fire)的應急行動,這是一項旨在應對利比亞不同級別報復時的反報復選項。草原烈火行動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讓第60特遣艦隊保持戰時狀態,允許有限的先發制人或報復性攻擊;而如果利比亞採取報復行動並導致傷亡,那將進入第二階段,美國將對利比亞恐怖主義或軍事目標發動打擊;而如果利比亞採取全面攻勢,雷根將對利比亞工業設施(如泵站和輸油管等)發動攻擊,毀滅利比亞經濟。為了讓第二、三階段反應能在任何時候實施,美國駐紮在英國萊肯希思空軍基地的F-111F將保持待命。



萊肯希思空軍基地的F-111,文檔獲取行動沒有他們的出場機會,但在4月15日他們執行了傳奇性的黃金峽谷行動。


第60特遣艦隊是一支毀滅性的戰爭機械,由3艘超級航母、26艘水艦艦艇、250架各類航空器、27000名水手、軍官、陸戰隊組成,規模超越以往2次文檔獲取行動。相較之下,利比亞海軍大多為中小型艦艇,包含1艘MK 7型巡防艦、6艘641型柴電潛艦、4艘阿薩德(Assad)級飛彈護衛艦、4艘1234型飛彈護衛艦、10艘戰士2型(La Combattante II)飛彈快艇、12艘205型飛彈快艇等,不過利比亞有超過500架各類作戰飛機,數量上占優,只是絕大部分是外銷版蘇聯軍機或法國幻影系列,性能上無法和F-14/18等美軍新銳相比,更不用說美軍還有E-2與水面作戰軍艦的配合支援。


不過美軍存在另一個隱憂,就是蘇聯人:在3月19日的增援後,蘇聯地中海分隊包含29艘船隻,其中有8艘軍艦以及多艘電子偵察船。旗艦為做為電子偵察平台的310型潛艦支援艦德米特里.加爾金號,作戰艦艇包含1艘1134型巡洋艦、1艘956型驅逐艦、1艘61型驅逐艦、1艘1155型驅逐艦和2艘1135型護衛艦等。其中德米特里.加爾金號就直接駐守在班加西港,而且相當數量的軍艦或是在利比亞鄰近水域作業,或是直接進入利比亞港口。


3月22日,第60特遣隊接近的黎波里飛航情報區。3艘航母組成的祖魯戰隊被佈署在死亡線以北150英里外的東西向橫線上,由1艘神盾巡洋艦約克鎮號為首帶領另外3艘飛彈巡洋艦、3艘飛彈驅逐艦、1艘驅逐艦、3艘飛彈護衛艦和9艘護衛艦掩護。指揮官為乘坐科羅拉多號指揮艦的第6艦隊司令海軍中將佛蘭克.凱爾索(Frank B. Kelso)。


基於奧斯汀級船塢登陸艦改裝的科羅拉多號指揮艦,安裝大量額外天線以滿足艦隊指揮需要。


而以驅逐艦卡隆號(DD 970)為旗艦的羅伯特.古德溫(Robert L. Goodwin)則指揮著另一艘神盾巡洋艦提康德羅加號與飛彈驅逐艦史考特號(DD 995)組成了水面行動群(SAG),他們將負責最為艱難的任務:直闖死亡線。


為了減輕人員負擔和壓力,每艘航母將各提供約16小時的航空支援,美國號作業時間為正午到0345時、薩拉托加號是2015時到正午,珊瑚海號則是0345時到2015時。3艘超級航母賦予美軍輪值作業餘裕的同時,仍能提供奢侈的航空支援:任何時候空中都有不少於12架執行戰鬥空中巡邏(CAP)的戰鬥機,這些CAP點被設置在距離航母150英里以上距離外,可以極大的抵銷地平線限制擴展交戰範圍。當然CAP點設置的越遠艦載機需要消耗越多燃油在往返,對於F/A-18而言來回300英里距離就相當於有40分鐘滯空時間消耗在往返CAP點之間,為最大限度延長一組CAP機(2架)在CAP點值勤時間,美軍指定艦載加油機將全數負責CAP點支援任務。


除了大量CAP機外,美軍還有餘力分配大量支援機保持24小時滯空值勤,包含8架負責水面戰鬥空中巡邏(SUCAP)的攻擊機、4架負責反潛的S-3A、2架E-2預警機、2架EA-6B電戰機和2架SH-3反潛直升機。美軍可以維持14個位於飛航情報區和2個位於席德拉灣北部的CAP點,而SUCAP機亦會攜帶對空飛彈隨時支援CAP任務,再加上E-2以及在32° 30'以北東西向巡邏的SH-60提供的雷達預警,幾乎不存在任何讓敵機滲透的缺口。


來自薩拉托加號和美國號的艦載機在3月23日2015時首先跨越死亡線,隨後F-14將在死亡線以內的空域建立CAP點。這裡就在利比亞SA-5地對空飛彈的射程內,在美軍跨越時利比亞就已經鎖定了他們,但根據交戰規則美軍只能持續監控利比亞雷達與通訊,等待任何開火跡象。


SA-5是一種半主動導引的遠程地對空飛彈,射程達200公里(前期)-255公里(後期)。


3月24日1200時,SAG在CAP與SUCAP掩護下跨越了死亡線。1352時,SA-5配套的5N62V Square Pair雷達鎖定了2架在死亡線上擔任CAP任務的F-14,該CAP點離利比亞海岸線有60英里,離SA-5飛彈陣地則有80英里。而2枚SA-5不久後升空飛向F-14。早已通過雷達告警裝置得知自己正在被鎖定的F-14迅速採取規避機動,EA-6也全力干擾火控雷達。


SA-5最後沒能命中,而約克鎮號與堤康德羅加號的雷達則全程記錄了SA-5的升空與飛行軌跡,這將更進一步的完善美軍飛彈數據庫。幾小時後,2架米格25接近了演習區域,但在F-14攔住後選擇離開 - 這2架米格25是幸運的,當時凱爾索還沒下令升高戰備狀態,直到不久後他得知當時SA-5確實鎖定了F-14,飛彈的發射不是偶然或意外。


1538時,凱爾索向特遣艦隊發送了閃急優先指令,授權對任何進入國際海域與空域的利比亞單位交戰。不過雖說SA-5陣地已經符合報復條件,但他下令等夜晚再進行報復 - 然而他顯然忽略了一點,這一屆政府不喜歡隱忍,一直在觀察第60特遣艦隊狀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與白宮急迫地想要報復膽敢對美軍出手的敵人,雷根質問美軍將領時更是態度嚴厲,斯圖加特勞森的美國歐洲司令部(EUCOM)總部還收到好幾通來自白宮的電話質問為何還沒有報復?何時報復?


凱爾索不報復的理由自然不是退縮,只是他希望在更周全的計畫與準備下出手。這個飛彈陣地位於席德拉灣南部海岸,如果美軍選擇白天立即報復,利比亞攔截機可以從東部和西部夾擊,而且凱爾索也擔心利比亞是做過準備才對F-14出手,美軍過早且過於粗糙的報復可能正中敵軍陷阱 - 正如同1983年12月4日,美軍在缺乏準備與規劃的情況下對黎巴嫩境內一處敘利亞飛彈陣地發動日間攻擊,下場是2架飛機被擊落一架被擊傷,飛行員一死一被俘。相對的,入夜報復的價值不僅止於提供美軍更多準備時間以及削弱敵軍戒備,而且美軍知道利比亞空軍和阿拉伯世界一樣極度缺乏全天候作戰能力,而美軍可不同。


1830時,2架攜帶HARM飛彈的A-7攻擊機起飛前往摧毀SA-5飛彈陣地。然而在1844時SA-5搶得先機發射了1-2發飛彈,眼看突然性已經失去,A-7和所有在32° 30'以南的航空單位被命令立即撤回北方。大約10分鐘後利比亞發射了1枚SA-2,1914時又發射1枚SA-5。這些飛彈沒有擊落任何美軍航空單位,不過凱爾索暫時無暇處理 - 大約2000時過後,提康德羅加號和E-2發現了一艘利比亞飛彈快艇從米蘇拉塔(Misratah)出航,以24節速度往東南行駛。這是法國戰士2型飛彈快艇瓦希德(Waheed)號,配備了4枚射程40英里的奧圖瑪(Ottomat)反艦飛彈,就在1月24日美軍宣布將在利比亞飛航情報區演習的隔日,格達費曾親自乘坐這艘快艇巡視沿海穩定軍心。


Waheed號的同級艦Laheed號。


幾分鐘後,飛彈快艇進入對SAG的射程以內,但SAG仍在地平線以下無法被快艇偵測到 - 3月23日時,蘇聯已經安排軍艦對全部3艘美軍航母保持一對一跟蹤。雖然德米特里.加爾金號會分享蘇聯軍監控美軍空域動向的情報,然而為了避免報復,蘇聯似乎未曾向利比亞分享過美軍航母戰鬥群的位置。


在快艇探測到SAG以前,負責SUCAP巡邏的A-6E已經做出了反應。第一批抵達的2架A-6來自VA-34藍色衝擊波中隊,每架配備了1枚魚叉飛彈和2枚MK 20石眼集束炸彈。這批A-6首先通過FLIR識別目標艦種、航向與速度並回報。雖然交戰規則已經修改,但負責引導指揮A-6的E-2暫時只讓他們保持接觸,而母艦薩拉托加號則向科羅拉多號尋問交戰與否,凱爾索立即下令摧毀目標。


雖然交戰許可下達,但A-6還是用暗碼重新確認命令確保無誤。隨後他們準備攻擊時才意識到自己的位置並不好 - A-6位於敵艦西南方向,而北邊有大量商業船隻,使用末端主動導引的魚叉有誤擊的風險,因此藍色衝擊波中隊指揮下令攻擊只能從北向西方向開火。


當藍色衝擊波中隊的入侵者改變方向準備佔據射擊位置時,另外兩架還自同一中隊的A-6正好抵達,而且是從敵艦東北方向接近,符合射擊安全性要求,因此他們搶先一步在2017時向16英里外的快艇發射了1枚魚叉飛彈並取得命中,隨後從燃燒中的敵艦上空飛掠而過並扔下集束炸彈,將上層建築炸得面目全非。而此時第一波抵達的A-6才剛佔據射擊位置並補上第二發魚叉飛彈,同樣取得命中。在目視確認敵艦已無造成任何威脅的能力後,A-6飛行員決定節省剩餘的石眼炸彈以便應對可能出現的新威脅。


2100左右,Square Pair雷達再度啟動。但這次美軍決心剷除威脅,4架A-7被派往摧毀陣地。美軍讓2架A-7待在高空充當誘餌,另外2架攜帶HARM的A-7則從500英尺低空突破,2枚HARM教科書般的發射,一發取得直接命中但第二發則有些偏差,只有一套雷達被判定嚴重損毀;而根據蘇聯方面紀錄,第二枚完全沒有命中。該飛彈陣地只是被癱瘓而非徹底摧毀,根據美軍探測在攻擊的約4小時後便重新啟用。


SA-5配套的Square Pair雷達,用於追蹤與火控照明。


就在美軍對付SA-5期間,另一個威脅出現了 - 水面與機載雷達探測到一艘飛彈護衛艦從班加西海軍基地出航。這是一艘納努奇卡II型,配備有4枚冥河反艦飛彈和一組Osa-MA雙臂飛彈發射器。2235時,2架A-6被派往摧毀護衛艦;由於這艘護衛艦附近有商船,A-6不敢使用有著主動導引雷達不能保證打擊指定對象的魚叉,因此A-6選擇用集束炸彈進行攻擊。集束炸彈順利摧毀上層建築與電子設備,但威力不足以擊沉船隻,而且護衛艦主動靠近了附近商船從而得以避免美軍展開後續打擊,最後這艘傷痕累累的護衛艦仍成功返回班加西海軍基地。


納努奇卡II型,簡介可以參考這篇舊文章: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31252292131540&id=112010714055698


接下來兩次戰鬥相當詭異,先是飛航情報區的5號CAP點值勤的F-14報告他們過去兩小時一直目擊到槍口閃光,並截收到火控雷達訊號,疑似在攻擊他們。2350時,里奇蒙.特納號巡洋艦探測到西南方50英里外的水面雷達訊號,位置正好就在5號CAP點附近,李士滿.特納號(USS Richmond K. Turner)巡洋艦隨時發射了1枚魚叉飛彈並宣稱命中。詭異的是另一架全程追蹤飛彈飛行軌跡的E-2回報他們沒有探測到任何水面目標以及命中的跡象,另一批前去調查的SUCAP機同樣目視回報現場沒有碎片或殘骸等目標存在過的證明。


特納號屬於萊希級(Leahy class)巡洋艦,配備2組MK 10雙臂發射器(使用標準1ER型艦對空飛彈)、1組MK 112發射器(使用ASROC反潛火箭或魚叉飛彈)等武裝。


大約2300時,在32°30’線以北的約克鎮號的AN/SPY-1雷達也探測到一個約40英里外的水面接觸訊號,隨後當目標距離縮減到約25海里時,約克鎮號的AN/SPS-49遠程對空搜索雷達也捕捉到了訊號。這個訊號移動速度緩慢但確實是朝著艦隊方向移動,於是SUCAP機被派往識別,然而他們什麼都沒找到。


大約午夜時,約克鎮號發現這個目標速度突然增加到40節,且疑似啟動了火控雷達。而這個水面接觸訊號的方向不僅正對著祖魯戰鬥隊中心,甚至即將進入對珊瑚海號航母的攻擊距離,更不巧的是此刻珊瑚海號還正在和底特律號補給艦進行加油工作。


珊瑚海號和底特律號立即中斷加油並轉向遠離目標,約克鎮號則加速佔據攻擊位置。當目標距離縮減到11英里時,約克鎮號連續發射兩枚魚叉飛彈,1分鐘後飛彈雷達訊號和目標重合,聲納操作員回報他接收到兩次強烈水面撞擊訊號的爆炸聲。約克鎮號遂宣稱他成功將一艘義大利製阿薩德級(Assad class)飛彈護衛艦摧毀。


阿薩德級飛彈護衛艦,配備76毫米艦砲、雙連裝35毫米機炮、4枚奧圖瑪反艦飛彈和反潛魚雷發射管。


詭異的是,前往現場的航空單位仍舊什麼都沒找到,沒有碎片沒有殘骸,隔日對利比亞港口的攝影也證實利比亞沒有出動其它船隻。最後這個戰果沒有被官方承認,Crowe認為是雷達的假訊號,珊瑚海號艦長傑瑞.布利斯特(Jerry C. Breast)則認為是一批聚攏的海鳥導致雷達誤判。根據後來對約克鎮號紀錄的分析,後者可能比較接近事實,因為雷達判讀結論是這是個空中目標接觸,但作戰系統卻錯誤的顯示為水面目標。


就在美軍和幽靈打仗時,利比亞的Square Pair雷達再度啟動。3月25日0047時,2架A-7再度以HARM將雷達癱瘓。雖然美軍發現雷達天線很快被修復,但這次利比亞軍無意在第60特遣艦隊離開前啟動雷達。


0600時過後不久,E-2探測到一艘利比亞艦艇以25節速度離開班加西海軍基地往西北方向航行。最初美軍識別為一艘戰士級快艇,於是美軍派出兩架攜帶石眼集束炸彈的A-6前往獵殺 - 但美軍不知道的是這不是只有76毫米艦炮與35毫米雙連裝機砲,艦對空防禦能力薄弱的戰士級,而是另一艘納努奇卡II型Ean Mara號。這一級飛彈護衛艦擁有Osa-MA雙臂飛彈發射器和雷達引導的雙連裝57毫米對空機炮,次音速攻擊機臨空轟炸實際上風險不低。


雖然A-6毫無自覺地進入Osa-MA飛彈射程內,但這艘飛彈護衛艦也沒有進行任何反擊,2枚石眼炸彈迅速命中重創了護衛艦。不過考慮到Osa-M有最低射高50米的限制(蘇聯海軍自1979年換裝的新版Osa-MA型則降低到25米),美軍也不難利用超低空飛行使其無法鎖定,同時1234Э型也沒有AK-630近迫武器系統作為盲區補充與最後防線。


被擊毀的納努奇卡II型Ean Mara號


這艘護衛艦仍在行駛,飛彈發射裝置也仍完整,美軍判斷有繼續打擊的必要,隨後另一架攜帶魚叉的A-6也從9英里外接近並發射了飛彈,這枚飛彈命中右舷並引發劇烈火勢,這艘護衛艦被迅速放棄,而根據更新的交戰規則美軍也無意干涉利比亞棄船與救援。


接下來兩天利比亞失去挑戰第60特遣艦隊的勇氣,即便是沿海飛彈陣地也盡可能減少開機時間以免引來殺身之禍,美軍在格達費擬定的死亡線內不受限制的展開演習。在判斷目的已經達成後,美國政府決定提前在3月27日結束[演習]收場。整場行動期間美軍艦載機共計飛行1546架次,其中375架次是在32° 30' 以南。


戰後美國官方向外界說明行動近程時的簡報,可以看到有艘利比亞快艇的位置離珊瑚海號很近,照理來說美軍不會放任任何一個利比亞軍離的如此近,不過極可能是特納號的交戰對象,因為美國有說法懷疑那不是假訊號而是先前擊傷但沒有確認後續結果的瓦希德號,不過由於沒找到簡報全程,所以筆者亦不確定這些圖標各自是指哪艘船。


此役利比亞損失1艘飛彈快艇、1艘飛彈護衛艦與至少一台Square Pair雷達,另有1艘飛彈護衛艦受創(後來在蘇聯被修復後重新入役),而美軍損失為零。利比亞海軍的反擊顯得相當悲哀,雖然面對的是E-2,其使用的UHF波段雷達並不以近岸搜索能力見長,但沒有辦法限縮對方航空偵查的情況下,利比亞快艇在開闊且無掩蔽的海洋上既無法躲過美軍預警機的搜索,也不能避免攻擊機的目視識別;雖然瓦希德號一度利用美軍從發現可疑動向到確認目標到取得開火許可到抵達開火位置的時間差進入可對美軍最前沿的水面行動群構成威脅的距離上,但也無法生存到可以確認目標存在時。


這再度暴露飛彈快艇的侷限性:它們不具備火力投射以外的功能,也沒有小到能躲過70年代水準的雷達搜索,自衛能力又不足以保證從最簡單且廉價的打擊(如臨空投彈)中生存下來。整體而言飛彈快艇是一種完全依托體系的存在,由友軍提供目標位置與態勢感知、由友軍提供保護,然而像這樣一種體系對於利比亞而言只存在於岸上,一但遠離飛彈快艇實際上相當孤立且無助。


就結論而言,美國也不算完全達成預定目標,利比亞涉嫌支持4月5日爆發的西柏林舞廳恐攻事件,說明他仍沒有停止資助反西方恐怖組織的想法,這進一步導致了4月15日傳奇性的黃金峽谷行動。不過美軍在文檔獲取行動期間仍獲益甚多,這段時間裡空軍48聯隊擬定攻擊利比亞的預案和演習,以及海軍蒐集的利比亞防禦佈署與電子情報,都為黃金峽谷行動獲得成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