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館」的原著劇本,原本以舞台劇呈現,後來被改拍成電影、電視劇。
現在,我們可以在youtube平台搜尋到相關影片。

「茶館」是老舍的重要作品,也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代表劇目,除了以舞台劇的形式上演,也改拍成電影。

這齣劇的故事主要是寫一個頭腦機靈、認真勤勞、心地不錯的裕泰茶館老闆——王利發,他的人生及經營的茶館如何一步步走向沒落,最後毁滅的經過。之所以沒落,走向毀滅在於洋人的經濟侵略,以及本國買辦階層、政治人物的全力配合。他們讓中國人越來越窮困,有的人窮到不得不賣兒賣女,有的人則是被政府官員、特務、士兵敲詐勒索,無法安心做生意,甚至如本劇主角那樣——家產遭到不肖官員強佔,被逼到走上絕路。

作者為了讓觀眾接受他的觀點,努力塑造幾個橋段,與一些人物的言行表現,例如....

第一幕透過茶客之間的對話、「貧農被逼到賣女兒給太監作妻」這件荒唐事,傳達一個意念:各種洋貨源源不絕湧入清國,固然讓原本富裕的茶客、有一點閒錢的地痞流氓,有精美的東西可享用,增加生活情趣,卻讓農村廣大的民眾越來越窮,甚至淪落到賣兒賣女還債的地步。

第二幕,以王老闆跟一位年輕獻身革命,中年當過國會議員的房客崔先生,說出自己對民國初年中國經濟凋蔽、政治動蕩的看法,認為:民國以後之所以內戰不休,罪魁禍首是「洋人」!洋人教唆那些大帥相互爭戰,從中謀利。

第三幕,作者大膽發想,設計出一個同時代表買辦勢力與國民黨貪官的沈處長,並創造一個超乎現實的橋段——將王老闆的茶館收歸國有,與地痞文棍小劉麻子、小唐鐵嘴等人合作,設置一個結合應召站、酒吧、情報站的「公司」,調度底下的私娼、舞女、酒女供美國士兵、國內官員消費,好賺取大量美金。

為了傳遞他的觀點,老舍可以說用盡心思,但是上述作法有説服力嗎?


作為一位讀者,我不認為他的觀點有説服力,因爲光從王老闆,與二位重要茶客——常四爺、秦二爺的遭遇來看,終究是他們的同胞—-中國人,而不是洋人,造就了他們的人生悲劇!

常四爺在第一幕被二位特務抓走,並不是被洋人或所謂「吃洋教的」(本國的基督徒、天主教徒)陷害或是指使,而是特務們為了衝業績,以對方ㄧ句「二爺,我看哪,大清國要完!」感嘆詞為藉口,誣賴對方有謀反之心,希望大清國完蛋,刻意出言詛咒。其次,常四爺出獄之後,從富裕的旗人階級淪落為生活清寒的農夫,之後又因戰亂、物價飛漲……等因素,又淪落為只能賣花生米為生的底層貧民,身邊親友不是餓死或是被人殺害。不過,按照該劇第二、三幕的情節,這個角色的淪落,與洋人並沒有直接關係,反而是長年內戰與詭譎難測的政治鬥爭造成的惡果。


致力於實業救國的秦二爺,ㄧ度意氣風發,清末時,搭上朝廷政策的順風車,在天津開辦實業,連與太后關係密切的龐公公不敢招惹、坑害他;北洋政府時代,他與當權者交好,事業達至顛峰。往後,雖然被日本人以日華親善的名義,強迫與日人合資經營,但他仍咬牙苦撐下去。真正將他徹底擊垮,令他心灰意冷的是本國人!不僅強奪他的財產,而且完全不懂他當年「實業救國」的苦心──倉庫被誣指為「逆產」(二戰前日本人在中國的財產),沒收,庫裡的東西也被人偷光,工廠更被政府強拆,機械被當破銅爛鐵變賣——然而,秦二爺遭難的原因並非擋洋人財路,遭到報復,而是本國同胞的貪婪自私。


至於茶館老闆王利發,雖然茶館被沈處長、小劉麻子設局強奪,幕後主使者按原作者的安排仍是王利發的同胞——個別貪官與地方惡霸,而不是某個看上茶館或其所在地段的外國人、外國企業,而是個別貪官與地方惡霸主動投合美國士兵的性需求,以及當局搜查共產黨員的行動,想從國民政府、美國人二邊得到好處,不是美國政府、美國企業、美國人強逼他們去做那些事。既然不是強逼,怎能把中國問題根源歸咎在洋人身上呢?


總之,「茶館」這齣劇多位角色的人生悲劇,悲劇的罪魁禍首,不是洋人,而是本國同胞!整齣劇在在展現洋人的經濟侵略,比不上本國的貪官污吏、特務、士兵、流氓無賴對中國人的騷擾、勒索、詐欺、強奪財產等行為那麼厲害!茶館老闆、常四爺、秦二爺這些社會中上階層的人在前者的經濟侵略下,還能過著一段時間的優渥生活,或是擁有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至於後者呢?一旦自己財產被政府官員、特務,以及那些有強硬後台的流氓地痞盯上,即使性格圓滑、頭腦機靈的茶館老闆也會被逼上絕路,僥倖不死,也必然失去九成財產淪為貧民。

老舍的觀點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