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茶室


檳城喬治市的街道發展了兩百年,多少都有其人文地理上的獨特性。例如,今天的新街早已不是紅燈區,但它依舊以金鋪的聚集而聞名。到今天還有十多家金鋪在這裡經營喲。

雖然“汕頭街”的“汕頭”已經顯得低調許多,但今天的汕頭街依舊生龍活虎。它是喬治市街頭美食最集中的一處,過去的遊客只要住在靠近汕頭街的旅社,就不怕享用不到各種檳城美食,畢竟這裡早到晚都有吃的,從不間斷。

汕頭街應該有史以來就是個美食雲集的地方,主要原因是它靠近喬治市至今依然熱鬧的兩大早市市場——吉寧仔萬山(Chowrasta Market)與新街頭萬山(Campbell Street Market)。吉寧仔萬山就坐落在與汕頭街銜接的江沙律(Kuala Kangsar Road)與檳榔律(Penang Road)之間;新街頭萬山雖然坐落在新街,但它與汕頭街街頭也只有步行可達的距離。

早起的人們來這裡購買食材、日用品、逛逛街後,自然要喝個早茶吃頓早飯再走,還可以順便外帶些吃的給晚起的家人。

一週前吉寧仔萬山(Chowrasta Market,或譯吉靈萬山)出現15宗確診病例,被封鎖直至另行通知。

由於凌晨就有開始忙碌的人們,這些萬山的四周在夜晚也沒閒著。在旅遊業開始蓬勃發展以後,汕頭街的夜市更發展出必吃“四大天王”(粿條湯、粿汁、四果湯、炒粿條)的宣傳組合,有選擇困難的遊客可以都點了、再跟旅伴分著吃。

當新冠肺炎導鎖國兼影響旅遊活動以後,汕頭街面對的衝擊可想而知。

汕頭街的食肆主要分為咖啡茶室與攤販,但這兩者也不是截然二分的,倒不如說是相輔相成。咖啡茶室通常都會售賣飲料或麵包、椰漿飯等小吃,而攤販則可以租借他們店內或店外的空間來銷售食物。

這種從早年一直延續至今的食肆模樣也曾面對巨大的挑戰。2000年《屋租統制法令》廢除與2008年入遺後所導致的人口遷徙也是其中的因素。在我找到的一篇1933年《南洋商報》的調查報導,指當時的新街有十九家咖啡茶室,今天卻已經所剩無幾,但汕頭街只有五家(不包括攤販),可見八十八年後的今天,這個產業經歷過各種起落,但終究還是增長了。

良友茶室

當年的五家咖啡茶室,有的還在經營喲。這裡先介紹年代稍晚、於1950年開業的“良友茶室”。與其他茶室不同的是,“良友”的招牌就雕在牆上,兩邊柱子還有“中西名茶”、“冷藏菓品”的字樣,而且七十年至今不變,今天的它依舊是良友茶室。

2019年年底招待新加坡來訪的老師們,在炎熱的下午我們邊聊邊走,後來就坐在良友這裡喝下午茶。這才知道角頭間的咖啡茶室不只氣派,還寬敞有風。店裡只有吊扇最忙碌,老先生們人手一杯咖啡或茶,有的安靜地看報紙,有的愜意地邊聊邊看著往來車輛,只有我們還在繼續嚴肅的遺產保存的話題。

根據最新規定,只有完成兩劑疫苗超過十四天的人才有堂食的資格。看來要等我接種後才有機會再享受那份安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