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張亞中,勇於在多數決的選舉中暢談兩岸統一的理念與實際作法,對比社運時期一直欽佩的邱顯智律師,如今貴為立委卻連勞權立場都不敢堅持,不勝唏噓。

為了在任期內持續代表民意、符合選民期待,政治人物的「可預測性」非常重要。包含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正在競選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等人,最讓人詬病的一點,好聽的說法是重視民意,難聽的說法就是隨波逐流;從中美之間的外交立場、到防疫跟民生之間的權衡,再到人權與秩序、環保與開發等爭議議題,他們的立場通常都是「審酌民意」的結果,而非理念的展現。

也因此,身為最大的反對黨,他們至今仍是以「討厭民進黨」為號召,無法在理念的旗幟下團結他們的選民,更沒辦法清楚地說出,他們上台後哪裡會做得跟民進黨不一樣,只能在民進黨既有的基礎跟方向下,蒼白無力地主張自己能做得更好、更有效率。

對他們的支持者而言,這無疑也是一種矛盾與尷尬。選民只能期待他們打敗民進黨,卻無法期待他們能代表並執行自己的意志,甚至無法預測在關鍵議題中他們是否會和自己站在同一邊。

在最近TVBS針對國民黨員的最新民調中,張亞中以30.6%的支持度超越朱立倫的27.5%,成為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領先者。他能感動國民黨人的理由,我認為就在於他清晰的理念及可預測性。他不僅清楚表明「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認同,還提出了一套兩岸統一的執行計畫;他不只要代表國民黨支持者的立場,還要將他們兩岸一家的共同理念發揚光大,在民主社會中爭取更廣泛的支持並付諸行動。

投給張亞中的選民,永遠可以期待他能代表自己的意識與國民黨的核心價值,而不是像朱立倫一樣總是「視民意而動」,讓國民黨變成只是擁有強健基層、足以戰勝民進黨的工具。

反觀社運律師出身,長期關心人權議題的立委邱顯智,原本是我認為最有「可預測性」的政治人物。還在民間時,他支持關廠工人、支持廢除死刑、替弱勢民眾發聲、幫最窮的社運學生打官司,把律師當成公義職業的他,若願意替空服員工會陳情要求放寬管制,我一點也不會意外。

空服員的收入建立在低底薪與各種飛行加給上,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們長期陷入上班、隔離、上班的輪迴中,除了無法正常休假維持身心健康外,薪水可能也只有原先的一半甚至更低。當然,疫情下誰不辛苦?多數民眾不願體諒這些,就像他們不會花時間了解疫情爆發與「3+11」的因果關係,不會比較台灣所謂的「破口」與世界疫情比起來有多麽荒謬,集體群眾需要的,只是暫時性的情緒出口。

而邱顯智過去的角色,就是擋在這個「出口」上。他的武器不是犀利的言詞或是強勢的權力,而是透過呈現受迫者的真實樣貌,直擊每個人都擁有的道德與同理心,讓我們反思,如果這些人的際遇發生在自己或是我們所愛的人身上,我們是否還會拿出那種彷彿要焚燒女巫似的瘋狂,把這些攻擊肆無忌憚地丟向他們嗎?

可惜的是,成為立委的邱顯智,卻反而在同一個位置顯得支支吾吾與無所適從。他的團隊絕對理解空服員一年多來受到的待遇,不只是物質上的缺乏、身體上的疲倦,也包含精神上的委屈。過去作為律師的他絕對會努力主張空服員的權益,對抗那些潮水般的惡意,但如今身為立委的他,似乎也開始懂得「審酌民意」,說自己的陳情只是「關心」、「了解」而不是「支持放寬」。

有人會說,張亞中的堅持終究會讓國民黨泡沫化,也有人說,邱顯智的妥協是小黨成長的必經之路,但多黨政治的目的,不就是讓擁有多元價值觀的社會都有其代表嗎?不就是要透過說服跟真實利益的彰顯,讓自己的主張得到民主社會的廣泛認同嗎?

同樣短期目標是成為最大在野的政黨,時代力量與民眾黨的差異,就是時力具有核心理念而民眾黨沒有,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在爭議上,時力會站在弱勢、人權、勞工、環保的那一邊。但邱顯智這次的表現卻讓人不禁懷疑,時代力量代表的價值還在嗎?如果時代力量也要像國民黨或民眾黨一樣不顧事實而隨風起浪,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