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立委,或許還看不到她跟大家分享她的經驗,但作為婦產科醫師,這本書所探討的面向很廣泛,從女醫學生到獨當一面的主治,她所看到的性別問題和這個社會價值帶來的種種壓迫與需要改善的地方。能有這麼多的觀察,相信是一位非常用心的醫師,或者說,這些經驗的整理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很多真實事件改寫,成為讀者看到的樣子。

婦產科醫師也是人,所以婦科經痛、偏頭痛的問題,她自己也有經驗,但在很多時候,她也意識到這些其實她曾經克服過的「問題」其實大有問題。而且這本書關注的面向除了婦產科關於生養、性向等議題之外,也觸及到臨終的議題,算得上一本從出生談到死亡的書。

婦產科醫師對於懷孕司空見慣,對懷孕所面臨的風險也是。面對各種高風險、高壓的病患,婦產科醫師比一知半解的病人還壓力山大,而不僅是疾病的問題,更多的時候處理的是婦科問題作為導火線所面臨的性別議題。

生養小孩本來是件不容易的事,婦科問題除了要面對疾病之外,還可能面臨其他的生養期待,包含單親、婆媳等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婦產科醫師大可針對婦科疾病作醫療處置,但更多的時候,讀者可以看到更多這個婦科疾病所隱含的社會歧視鏈,並且作為壓在孕婦身上比胎兒還沉重的負擔。

關於懷孕,以及墮胎,婦產科醫師的經驗來自於一個個活生生的個案,不管是不小心懷孕的,或者計畫已久的,或者是遇上了帶套的難度比承諾照顧一輩子難的男性,出人命了之後,就會開始遇上種種現實的問題。但書中幾度提到,許多青少年在初嘗禁果後,鬧出人命且面臨女性墮胎,男生經常變成判若兩人的媽寶,讓懷了孕的女性得要接受墮胎的處置之外,對於墮胎的罪惡感,不僅受到的關注得少,社會支持的資源也少。許多不小心懷孕的也都會有第二次,當這些失學少女,甚至智能有些缺損的人,一再的遇人不淑,也會造成許多看得見、看不見的傷害。

談到性向問題,近日才有轉換性別不必然必須經過變性手術的判決,然而在婦產科門診,也可能遇上想變成男性的生理女性,或者想變成女性的生理男性。他們面對社會的異樣眼光、甚至家人的排拒,使得正規、較安全的醫療有時不是最優先選項,並且產生許多偏方可能產生的風險,但是所有的保守蓋上了一個善良的外衣和幾所欲施於人的帽子,就成了排擠這些少數的強大推力。

或許,作為醫師,偶爾寫寫札記,抒發一下自己的感受,也會得到一些救贖吧!包含墮胎的道德問題、面對各種家庭問題,以及看遍生老病死。到了醫院,種有些需要治療的,有時候是病患,有時候連同病患家屬。能做好每一次的告知後同意,認真的面對每一個困難的個案,都是醫師的挑戰,也都是一個生命的賭注。

推薦給女性朋友參考,書中的註解也有些醫療名詞,能順便補充點知識。當然也適合男性朋友參考這本關於女性以及生生死死議題。也許有更多的了解,就更能期待平權並且期待社會繼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