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底,政府硬推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連場「反送中」遊行示威。王伯伯慨嘆年紀大了,難在烈日暴雨下,參與遊行表態……
他身為專業人士,但行為、品德都非常惡劣,我抵不住在庭外責罵他。」王庭押(化名)已年近80,說話鏗鏘有力,衣著樸素,舉止温文,帶點儒者的優雅。「他向法官投訴我騷擾他,庭警將我帶到證人室,我並沒有害怕,只是照直說,沒有隱瞞,事實的確是這樣。

這段法庭小插曲,是對不公義的發聲,也是一位老人家盡其所能的表態。 

相關新聞:

【銀髮後援】老友記探監師陪家人探手足:「何以要把苦難帶給年輕人?」

王伯伯鼓勵大家別放棄為公義發聲。

挑冷門的庭 撑面臨重刑青年

王伯伯退休前,也不是甚麼專業人士,而是一位的士司機。他一直關心社會,八九六四發生後,已帶著年幼子女參與首次百萬人遊行,往後一家人從未缺席六四悼念晚會。子女的公民意識,早已在家中萌芽。
 
2019年5月底,政府硬推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連場「反送中」遊行示威。王伯伯慨嘆年紀大了,難在烈日暴雨下,參與遊行表態,只好由子女代為發聲。後來,被補的示威者陸續被帶上法庭,王伯伯居然帶著太太到法庭旁聽,甚至沒有告知子女。
 
「最初是跟著媒體文字記者進去(法庭),聽不懂的,就向他們請教。」後來又誤打誤撞,結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老人家,還齊齊學用手機通訊軟件,掌握每日法庭資訊,在群組內互報消息,更分配人手到不同法庭聲援,勤力程度不輸法庭記者。
 
王伯伯甚至安排太太到其他法庭旁聽,一班老人家天天東奔西跑:「一般是一日一庭,但有時兩庭,甚至三庭都有,都很趕忙的呀。」就連子女也說,提早預約見兩老亦未必能成功,一切以法庭旁聽優先。

直斥證人不義 被禁聽審

那麼,如何挑選旁聽哪一庭?「(被告)知名度高的,多數不用去了,因為一定有很多人去(聽審),所以通常會揀較冷門的庭,少人到,甚至是無人到的;或者覺得單案被告將來會判很重,又或者被告很年輕,感到很可惜,很想去給他支持的。」他頓一頓,然後說看彼此緣份。
 
法庭程序冗長沉悶,不會太累嗎?「太太多數會睡著,我間中都會的,但知道文字記者會把始末寫出來,到時會再細讀,看不懂的,就再向人請教。」這班勤力的老人家,正是「反送中」運動中最早的一批「旁聽師」。
 
後來,陸續有被告還押候審,這班老人家又變身「探監師」:「初初未認識怎樣做,隔日去探,慢慢了解他們(還押人士)的需要。」譬如安排訂「私飯」(向指定茶餐廳訂飯餐),又曾夾錢在假日及節日讓還押「手足」吃好些少:「逐漸多人去探,由十幾歲到80歲都有,互相認識,漸漸建立友誼和信任。」
 
王伯伯旁聽多時,常因判決失諸公義,氣憋於心,甚至曾因證人態度囂張,按捺不住衝動責罵。「當時也沒有預計後果,只是覺得證人身為醫生,行為品德卻那麼差,實在抵不住。」結果他遭證人投訴,法官暫停審訊,他隨即被庭警帶往證人室:「當時有幾位警察等著『招呼』我,問我是否清楚法庭規則。」不膽怯嗎?「登記了住址,還要錄口供,但我都是實話實說,後來口供呈給法官。」
 
他說想過頂多是罰款:「法官給庭警一張紙,說給我警告,著我下次不要再犯,但案件餘下幾庭,我被禁止繼續去聽審,直到案件完結,才可以再到那個法庭。」他說來不亢不卑,但坦言那次印象深刻,也讓子女捏一把汗。
 

堅守香港人的核心價值。Samson Huang攝

微小力量

當上了旁聽師、探監師後,王伯伯日常生活也有頗大轉變:「以前閒來行山、踩單車,和太太逛逛街,不時約仔女吃飯見面,大家關係相當親密。」為了支持這場運動,王伯伯和太太全程投入,付出不少時間:「平日去旁聽之餘,周六日也會去探監。」還未計每晚睡前安排翌日旁聽行程,每朝醒來查看相關法庭資訊。
 
王伯伯女兒插口說:「現在約他們見面吃頓飯也不容易,以前吃完飯,爸爸總說跟媽媽自己搭巴士,現在會讓我們車他們回家,而且在車上多半已睡著。」畢竟年過八旬,日程體力消耗大。

我們支持這場運動,年輕人付出太多,看著他們這樣被還押,甚至判罪,覺得自己都應該這樣做下去,一定要堅持。我們做不到太多,只是到法庭支持一下,就這樣微小。

誠然,社會運動推動政制改革,不會一蹴而就。王伯伯說要與香港人一起堅持下去:

如果香港人自己都放棄,怎能期望其他(國家的)人幫香港?

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到希望。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