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 Check】林鄭稱立法及撥款「破紀錄」並不準確
特首林鄭月娥在國安法及通過修改選舉制度後,不下一次推銷立法會立法及通過撥款的數字是「破紀錄」,不過眾新聞翻查立法會年報顯示,林鄭說法並不準確,不論法案及撥款數字都未打破歷史紀錄。
林鄭在今屆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及,在民主派議員離開立法會後,2020年至2021年度將一共通過46條條例草案和審批超過3200億元撥款。林鄭今日(7日)在施政報告答問會開始前,先花約一分鐘開場白感謝立法會議員,「呢一年度延長咗嘅立法會會期,係成果豐碩,無論係立法工作,定撥款工作,都可以講係破紀錄咁達成。」翻查資料,《文匯報》引述林鄭上月在都會大學(前公開大學)講座都提及,截止今年10月,立法會通過法案及撥款「打破歷史紀錄」。
翻查立法會年報,雖然本立法年度的法案的確是林鄭任內新高(2016年-19四年間,依年份計起分別通過12、27、17、22條政府法案)是2000年後新高,但仍未打破首屆立法會在1998年及1999年兩個年度通過的法案數目。根據立法會年報,單計政府法案,當時立法會在有民主派參與情況下,兩年分別通過了65及93項政府法案。
在2000年至2011年度,立法會平均通過約26個政府法案(未計議員議案)
至於林鄭說立法會財委會審批3200億元撥款,數字相對前幾年確實是高位,但再望近一點,立法會年報顯示,在2019年至2020年度,財委會審批通過86項撥款建議,總共涉及高達4626億元,是歷史新高。在該立法年度,雖然公民黨郭榮鏗及民主派在內務委員會拉布、多次未選出內會主席,但在財委會上卻有放行民生項目,甚至偶然出現無人提問下就通過撥款建議。
在今日的答問會上,不少議員提問均圍繞「北部都會區」的規劃,關注規劃需時20年太長。林鄭月娥多番重申,政府會全面精簡發展土地的法定和行政程序,預計明年內會向立法會提出修訂《城市規劃條例》、《填海工程條例》、《收回土地條例》等多條法例。林鄭稱以往的立法會令政府不敢修改相關法例,但現在已沒有擔憂。「因為當時嘅立法會,令到無人夠膽改呢啲咁重要嘅法例,你攞條城規會去改,可能佢哋就要更加多嘅諮詢,更加多規劃嘅民主。」
林鄭在答問會期間,被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馬逢國問及修訂《版權條例》時,表示完全認同修例對本港重要,政府將會再進行公眾諮詢,制定符合最新需要的修例草案。林鄭亦明言,在現時「既監察我哋,又改善施政嘅立法會」內有理性互動,對推動修例工作更有信心。
林鄭今早在電台聯播施政報告節目中也觸及立法會效率。當時主持問她,為何不早一兩年提出新界北方案,林鄭說過去立法會「權好大」,並舉例高鐵一地兩檢由拆菜園村到通車期間困難重重。
林鄭進一步舉例說:「但最近唔知唔覺,立法會就通過咗一個、佢哋舉手贊成嘅皇崗口岸一地兩檢,呢個好明顯分別,作為行政機關,睇到依家現象咁好、勢頭咁好,點解唔係成勢而上,主動出擊做今次北部都會區。若果我三年前做,我肯定都焦頭爛額。」
翻查資料,林鄭月娥提及舉手通過的「皇崗口岸一地兩檢」,是屬不擬具立法效力的政府議案(government motions not intended to have legislative effect),由立法會在3月24日通過。當時仍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立法會稱,仍需要與深圳政府討論口岸建築設計,目標是2023年完成主體工程,同時會適當時候提請人大常委會批准一地兩檢,並需要進行本地立法工作。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