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 Big to Talk 林鄭願景看不見的未來
【香港這一天】結集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6日)舉行任內最後一場施政報告大騷,早上在立法會上演,繼去年在施政報告推出「明日大嶼」願景,再拋出一個「北部都會區」發展概念,涉及橫跨元朗及北區300公頃土地,可容納250萬人口。假如概念實行,可說是香港開埠以來最大型的單一發展項目。
去年的「明日大嶼」成本至少6,000億元,未能令港人振奮,帶來希望,只有疑惑;「北部都會」願景更宏大,官方未公佈估計總成本,相信超過6,000億元,昨日公佈,亦未出現「嘩」的即時驚喜反應。
林鄭任內last show再打超級大型基建牌,效果有限,另一張在結語時打的「感性」牌,只能感動到立法會內「忠誠」愛國者。新民黨容海恩在答問會上形容林鄭報告「有血有肉有感情」, 不少市民觀看林鄭「哽咽」一幕,想到早前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另一場「哽咽」表演,感覺恐怕是欲哭無淚、嘔心瀝血。
香港民意研究所昨晚發表即時民意調查初步結果,施政報告平均評分為34.2分,較去年稍微回升7分,但仍有逾半受訪者不滿意今年的施政報告,當中有36% 受訪者的選項為「好不滿」,為回歸以來第3低分的施政報告。
民意研究所今日(7日)發表特首及官員最新評分,林鄭民望再跌。林鄭民望之前稍升再落,施政報告評分比去年上升,反映2019反修例風暴後,中央出手,對港使出「港區國安法」加上新選舉制度的「組合拳」,令民主派近乎瓦解,公民社會重創等事件,對她民望帶來的負面影響,公眾已逐漸消化,但將持續處於低位。公眾已沒有感覺,她個人亦不在乎,繼續自我感覺良好。
林鄭過去兩日的施政報告騷,更明顯地「番哂來」。昨日早上出席立法會、下午記者會、晚上電視論壇,3個活動,3套服裝,銳意製造煥然一新感覺,「博好感」,公眾是否受落並不重要,重要是向中央顯示精神面貌,自信爆棚。她在不少政策問題上,亦不避忌、不客氣,衝著以往特首及官員,質疑他們的決定和策略。
她不點名指曾蔭權及梁振英迴避23條立法是一個清楚例子。她又說 ,一直倡導運輸基建先行,認為以往用人口流量、經濟回報考慮交通基建,她有所保留。林鄭在梁振英政府年代是政務司司長,23條立法、地區發展策略等彷彿與她無關,一切將由2021年施政報告開始,公眾感到混亂,對「願景」失去興趣,對林鄭口中一切的「撥亂反正」失去感覺,只有煩厭。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從「北部都會區」至馬料水填海,公務員選拔制度至強積金轉為年金,都屬重要公共政策、發展策略,觸及不同價值觀,社會上會有不同意見。一個健康、正常的社會,政府會透過具民意授權的議會、不同渠道與民共議,讓不同持份者及專家討論不同方案,達致最大的共識,逐步實現共同願景。
今日是施政報告發表後的第一天,林鄭出席電台節目和立法會會議,分別回應提問,兩個環節同樣內容零碎,缺乏焦點,對普羅大眾來說,「北部都會區」是too big to talk,願景太大、太遠,不知從何說起。「愛國者」的提問成為「亮點」。
新民黨容海恩未問先讚林鄭演辭「有血有肉有感情」,令人想到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訓斥香港記者的一句話「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太簡單、偶爾天真」。財委會主席、保險界陳健波提問,批評政府的中文水平低,似乎令林鄭措手不及,明顯在沒有準備下「爆肚」,說改善中文應多看書,需要各自努力云云。
特首與建制派同心同行,多讀書,學寫中文,重新出發,由零開始,未嘗不是好事。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