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權覆核案終審】上訴方質疑丁權歧視女性及非原居民 不屬合法權益
高等法院前年裁定新界原居民以私人協約及換地形式興建丁屋違憲,政府本年初上訴得直,上訴庭確認丁屋政策符合《基本法》。提出司法覆核的「長洲覆核王」郭卓堅上訴至終審法院,案件今日聆訊。代表郭的資深大律師李柱銘強調,《基本法》第40條保障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惟丁屋政策本身帶有歧視性質,在現今世代不應視為合法,亦不應受條例保障。
本案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常任法官李義、常任法官霍兆剛、非常任法官陳兆愷、海外非常任法官岑耀信勳爵審理。上訴人為郭卓堅由資深大律師李柱銘代表,政府則由資深大律師余若海代表。新界鄉議局為訴訟的有利害關係方,由御用大律師彭力克勳爵代表。
李柱銘強調,受《基本法》第40條保障的丁屋政策,只惠及男性新界原居民,是性別、出身及社會地位歧視,與《基本法》第25條及第39條抵觸,前者訂明「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後者表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公約第26條強調法律禁止任何歧視,保證人人享受平等而有效的保護。
李指出,《基本法》第40條強調要保障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必然有其原因。就「合法」一詞而言,由於丁屋政策帶有歧視性質,在現今世代不應視為合法。
張舉能:港英政府或視之為合法權益
丁屋政策自1972年制訂以來,從沒受到法律挑戰,李柱銘指這不代表政策合法。惟首席法官張舉能質疑,政策受《基本法》第40條保障,或許是因為港英政府一直視此為合法權益。
另外,李又認為,丁屋政策不屬於原居民的「傳統權益」,在《基本法》草擬時,委員會僅提及要保障原居民「現有的權益」,包括丁屋政策,但沒有將其定性為「傳統權益」。他認為,傳統權益應該指可追溯至自1898年,即英國政府租借新界時已存在的權益,但丁屋政策是在1972年才制訂,不屬「傳統」。
政府:歧視不代表不合法
資深大律師余若海陳詞指,除了《基本法》第40條外,關於土地契約和丁屋地租的第120條及第122條亦保障原居民的權益,上述條文均保障丁屋政策的合法性,而歧視不代表不合法。
余又指,原訟庭及上訴庭均裁定丁權是傳統權益,根據判詞,權益是否傳統,取決於1990年《基本法》頒佈時起草人的看法;明顯地當時丁權被視為傳統權益,因為丁權源於原居民於1898年前在自己所擁有的土地上建屋的傳統,並將傳統大致保留。
聆訊明續。
案件編號:FACV2-4/2021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